①奚仲,黄帝少子禺阳之后,夏禹时任车正,封侯爵而建薛国,后由薛迁邳。 ②十二世孙仲虺,商汤左相,复居薛;其后有祖己,武丁贤臣。
③其后曰成,徙挚更号挚国;女大任配季历,生周文王;武王复封其后畛为薛侯;又:薛侯初→薛厉侯陵→薛宣武侯房→薛哀侯裒(衰)→薛庄侯元→薛平侯贵(贯)→薛昭侯直→薛襄侯夷→薛桓侯辨→薛康侯安兴→薛定侯箱→薛恭侯尚→薛景侯魏→薛宣侯勤→薛简侯文欢→薛惠侯夷黄→薛灵侯英→薛文侯俱→薛隐侯清→薛愍侯洪(薛闵侯弘),齐桓称霸、不黜而降为伯→薛献公榖(谷)→薛襄公定→薛公比→薛惠公夷…灭于齐,此凡三代六十四世也。
④其后称公子登,仕楚怀王,再归隐于博徒而号薛公;又:云→邛→倪,为楚令尹→翁→鉴,随汉高祖、献策灭黥布封千户侯→琢→茂宣→怀则→引孙→广德,汉元帝御史大夫→饶,长沙太守→愿,淮阳太守因徙居焉→方丘,字夫子→汉,字公子,千乘太守→彪,字辅国,司马祭酒→安期,侍御史→修,中山相→山涂,马邑都尉→固,山阳太守→文伯,龙邱令→衍,东海相→兰,“东汉后八俊”之一、随吕布为兖州别驾、死于魏武曹操。此世称所谓兖州薛氏也。
⑤其子名薛永,随蜀昭烈刘备入蜀,任蜀郡太守;此世称所谓蜀薛也。 ⑥其子名薛齐,任巴、蜀郡太守,蜀亡后率五千户人迁河东汾阴(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而任曹魏光禄大夫;其长子名懿,西晋北地太守、鄢陵侯,次子名始;懿有三子,长子名恢号北祖、次子名雕号南祖(后代有唐初名将薛仁贵)、三子名兴号西祖;兴子名涛,西晋梁州刺史、中书监、安邑忠惠公;其子名强,前秦皇帝苻坚、宰相王猛交好,后秦大司徒、冯翊宣公;其子名辩,北魏平西将军、汾阴武侯、并雍二州刺史;其子名谨,平西将军、汾阴侯、秦州刺史;其五子名洪祚、洪隆、破胡、破氐、积善,号五房;洪祚鲜卑名叱干·初古拔,左光禄大夫、镇西大将军、南豫州刺史、永康县侯、平阳郡公、河东郡公,尚北魏孝文帝之女西河公主,举家迁至西河(陕西省韩城县)。此世称所谓汉唐关中六大姓(韦裴薛杨柳杜)、河东薛氏也。
⑦明洪武二年(1369年),陕西韩城籍军户薛遇林迁凤凰岛(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建薛家岛村;其六子名䘵,靖难之役战功无数、平定明宣宗时汉王朱高煦之乱,封柱国阳武侯、追赠鄞国公、谥号忠武。此世称所谓胶西薛氏也。
⑧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第八代阳武侯薛濂于李自成攻破北京时遇害;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除夕夜,薛氏族人因之前拒绝剃发易服遭遇政府屠杀,余者苟且偷生、散之四方,薛氏没落…… (注:本人系出太原郭氏,明永乐二年迁至灵山卫,世代与胶西薛氏通婚,如吾曾祖母薛宝兰、外曾祖母薛青华等。此支族字辈“贺瑞洪清光”,与《胶西薛氏族谱》之“玉淑瑞洪青”大同而小异。)
用户1653_aZoE7
点赞
西门山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