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北宋福建莫氏支系历史资料

关联 1 个家族

海南定安莫氏

莫中奉墓志铭
公讳表深字智行邵武人也曾祖扆仕为三班奉职祖及不仕父说当景佑宝元间士方以声律决科而君独以穷经为务自闽陬数千里外赢粮跰足至京师从泰山孙明复徂徕石守道先生游讲明道术还家杜门不复求仕进以公恩累赠至通议大夫公自幼闻过庭之训问学有家法是时安定先生居霅上为世儒宗公往师焉一见奇之谓公有器识异日所至未易量也自是浸以名闻於时元丰二年登进士第调洪州丰城尉未赴丁通议公忧服除再调建州建阳县主簿秩满用荐者移抚州宜黄令适丁母硕人忧不赴终丧授凤翔府好畤县令好畤在陇右为剧邑号难治公至明约信令而人化服终三年无一人犯重辟者仇齐路险絶车舆不通邑人病之久矣公谕父老鸠徒计工治为坦途往来便之侍郎张公舜民领漕事见而谓人曰莫侯可谓知为政矣其为利非济人溱洧之比也率同列交荐之改宣德郎知泗州昭信县事宪司有系囚事联省曹吏以枝辞蔓其狱六更推治不能决命公往治之一问而情得人服其明民有持牒弃妻屏子者公诘其所由曰以病而贫力不足以相守故及此非得已也公恻然悯之曰吾为长民之吏使人父子夫妇不相保当任其咎者其谁与於是出私钱赈之里巷编氓感公之义皆协力以周其匮急故其室家复安如初比公之行是人与其妻孥攀号於道见者咸嗟叹之公惠政及人有以厚风俗多此类也上皇即位覃恩迁奉议郎赐绯衣银鱼除真定府路都总管司勾当公事会中山之安抚朱公绂以公兼领帅事赖公颇多秩满通判新安除御史台主行用中司不召赴都堂审察除光禄寺丞未上迁开封府司工曹事朝廷更钱法会勑下公适直宿隂为处画人无知者黎明掲示大命遽下吏不得揺手为奸尹陛对被奬谕遂以公之名闻于上睿旨亲除左司録事中都不治吏习以为常黠胥舞知玩上文移钳纸尾以进官署唯唯惟谨公察其尤无良者治其一二一府屏息无敢习故为傲慢者并僚恃权幸虽役令悉趋之公为折其短独未尝少屈乃讽言章政和三年出公为广济军司録事士论惜之而公处之恬如也久之朝廷察其非辜起知睦州公曰文正范公清献赵公尝守是邦其遗范未远也循而守之则无余事矣已而郡大治民至今思之过朝除知饶州东归待次毘陵爱其风土欲营莬裘为归休计於是力请宫祠除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未几告老宣和五年六月丁未以疾终于常州私第之正寝享年七十有一是年十一月壬申葬于宜兴县清泉乡之梅林原公为人端劲有守孝于亲友于兄弟人不间其言畜幼孤如已子莅官临政严而不苛寛而有制故吏畏其威民怀其德决滞讼去民瘼洞然幽隐虽逢其族迎刃立解世之名能吏者皆自以为莫及也公自奉议郎或以年劳或以恩典九迁至中奉大夫赐三品服封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娶方氏太常少卿赠金紫光禄大夫讳峤之女有贤行能宜其家累封至令人男二人曰多闻通直郎监镇江府排岸司曰多见廸功郎明州慈溪县尉女二人长适宣教郎知袭庆府邹县事朱缶次适廸功郎信州州学教授江文中孙男三人曰革曰萃皆登仕郎曰蒙将仕郎孙女二人尚幼晚自号如如居士有文集十五卷曰如如集既葬其孤请铭於予予与公有平生之旧知公为详义不得辞乃为之铭曰猎德之勤积之在身府寺践更蔚乎有闻出蕃于外惠施於民去思不忘久而弥新百世之传视此铭文

【莫表深世系图】(基于墓志铭及文献整理)

曾祖:莫扆  
│  
└─ 祖父:莫及(未仕,以儒学传家)  
   │  
   └─ 父亲:莫说(北宋景祐-宝元年间儒士,累赠通议大夫)  
      │  
      └─ 莫表深(1053-1123,字智行,元丰二年进士)  
         │  
         ├─ 子嗣
         │   ├─ 莫多闻(通直郎监镇江府排岸司)  
         │   └─ 莫多见(迪功郎明州慈溪县尉)  
         │  
         └─ 孙辈
             ├─ 莫革(登仕郎)  
             ├─ 莫萃(登仕郎)  
             └─ 莫蒙(将仕郎)字养正。徽宗宣和间游太学,以文鸣京师。就特科出仕,初为县丞。高宗绍兴间自右朝奉郎监饶州浮梁县景德镇税,擢知通化军。工诗,词尤婉丽。有《卧驼集》。

【世系解析与背景说明】
 
世系特点
 儒学传承:家族自曾祖莫扆(低级武官)起,逐渐转向儒学,祖父莫及未仕但以经学传家,父亲莫说更以“穷经”为志,形成家学传统。
 
仕宦转型:莫表深以进士入仕,子嗣均任文职(通直郎、迪功郎),体现宋代“重文轻武”的家族策略。
 
地域分支
 莫表深属福建邵武莫氏支系,属宋代福建本土发展的独立世系。
 
学术渊源
 莫表深师从泰山学派孙复、徂徕学派石介,受安定先生胡瑗(“儒宗”)赏识,其学术融合经学与实务,奠定政绩根基。
 
婚姻与后嗣
 娶太常少卿方峤之女,属宋代士族联姻网络;孙辈三人均入仕,延续家族“学而优则仕”传统。
 
太常少卿方峤生平考述
 一、家世背景与科举成就
方峤(生卒年不详),字次山,号浩然,福建莆田县白杜方氏第八世,属白杜派金紫六桂支系,是宋代莆田县科举世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家族自宋初起以儒学传家,科举蝉联,方峤与其兄方峻(天圣八年进士)并称“白杜二金紫”,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科举入仕: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与蔡襄等同榜。
 家族地位:父方衡官至刑部尚书,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兄方峻任职方员外郎,家族“七对兄弟登第,祖孙八代科甲”,形成“金紫流芳”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