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分子人类学家李辉说:“楚人是荆蛮的后代……所以现在分子遗传学可以看出,很多湖北人DNA和苗人的关系接近,胜过与汉人的关系。”
儒家《礼记·王制》中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西汉杨雄的《方言》一书,又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语言学的重要著作,其中收录楚语300余条,绝大部分与北方诸夏语言不同,但后来部分楚语词汇被汉语所吸收,对后世汉语南方方言形成有重大影响,在现在湖南、湖北的西南官话和粤、闽、客、赣、吴方言中保留楚语词汇较多。
戟,楚人谓之釨。
矛,楚人谓之绱,或谓之鋋,或谓之鏦,其柄谓之矜。
箭,楚人谓之鍭。
舟,楚人谓之舸,小舸谓之艖,艖谓之艒辕,小艒辕谓之艇,艇长而薄者谓之艜,短而深者谓之塄,小而深者谓之舆。
游,楚人谓之媱,或谓之嬉。
狯,楚人谓之无赖。
子,楚人谓之崽。
不知,楚人谓之誺或麫。
火,楚人谓之锲。
好,楚人谓之婩。
淫,楚人谓之窕。
静,楚人谓之锾。
虎,楚人谓之於菟。
首领,楚人谓之敖。
乳,楚人谓之嬭,即奶。
春秋以前的楚国语言,究竟属于一种什么语言,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但基本上推测仍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学家邵则遂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秦两汉楚方言词研究》认为楚语“由一种异族语言逐渐向华夏语靠近,而最后成为华夏语的一种方言的。楚方言范围最广,吴越以外的南方几乎都为楚方言区,中心地区是湖南、湖北两省。南楚方言即今之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
魏昌在《楚国史》中认为,春秋以后楚国上层可能兼通华夏语,但仍有自己的语言,《左传》和孟子都说过楚语与中原华夏语不同。
至于现代人能够勉强读得懂《楚辞》,那是因为现在的《楚辞》都是秦始皇焚书以后,由汉朝人重新用汉字写成的。真正先秦时期楚国的文字,现在没几个人能认识,它的读音也和现在的汉字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说真正先秦时期的《楚辞》,并不是现在你看到的这些文字和这个读音。现在传世的《楚辞》,其实是西汉后期刘向才重新写定的,有些内容并不是屈原本人的作品,其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东汉时的人才加进去的。之前的《楚辞》在楚地民间流传,有很多种不同版本。两汉时期用汉字重新写定的《楚辞》,现代的人当然能够勉强读懂。
伪装者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