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古代巴国可能是黄河流域粟作文化人群南迁主导的

       四川高山城遗址的古DNA已经证实了古蜀人在新石器时期跟黄河流域人群扩散有关,而蜀地东边的巴地由于还没有可靠的古DNA证据,尚不能直接下结论说古代巴人也是黄河流域人群南迁构成的,但是从现代人父系单倍群构成是可以看出古代巴人也是受黄河流域人群影响,不少C-F845的古DNA已经说明这支父系起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据《华阳国志》记载,巴人的一支賨人有七姓:鄂、罗、朴、昝、度、夕、龚,C-F845下面的有一支共祖于2500年前的四川罗氏家族,23魔方推测可能是賨人罗氏家族,而发源于鄂西清江流域另外一支巴人-廪君巴人,跟C-F845下面的另一支C-F11898高度相关,土家族认廪君为祖先,在今天的土家族聚集区,C-F845非常高频,23魔方的样本,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高达14.9%,渝东南(酉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14.6%、黔东北的铜仁市14.9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3.38%,C-F845下游共祖约3800年前的F9533分化出了西南田、向、冉、靖州杨等家族,在鄂湘渝黔毗邻地区,元代以前主要属于羁縻州,元明以后为土司自治,土家族的大姓田、向、覃、冉、杨有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土司,明清改土归流后,大量迁入的外地人融入到土家族里面,整体上拉低了土家族的F845占比,但是从23魔方的样本量来看,土家族的田、向、冉、覃、杨姓测了142人,F845有53人,占比高达37%,说明F845是土家族最重要的父系。土家语属于原始汉藏语偏藏缅语族,藏缅语族起源于中国北方,从语言上也可以说明古代巴地受南迁的黄河流域人群主导。
       湘、鄂西在历史上曾经被楚国控制,但是当地的土著主要是古代巴人,发源于鄂西的古代巴人很早就顺着酉水南下到湘黔地区,从考古文化看,永顺不二门的商周遗址、龙山里耶麦茶战国墓群、保靖四方城战国至汉代遗址等湘西地区的考古文化,都跟鄂西-川东峡江一带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而跟江汉平原、洞庭湖流域并无同质性,湘西地区出土了大量虎纽錞于和巴式柳叶剑等被认为是巴人代表性的青铜器,特别是虎纽錞于,湘西是出土最多的地区,在湘西龙山洗车河、召市、白羊,保靖梅花、簸箕,花垣道二,吉首万溶江、河溪,泸溪县,凤凰千工坪等地都出土过。
       古代巴人从鄂西顺着酉水南下,一些在湘黔南部地区地区融入到苗瑶、壮侗语人群里,从父系单倍群上看,酉阳冉土司家族的兄弟支-靖州杨(C-MF10402)在侗族里面剧烈爆发,成了今天侗族最多的父系单倍群之一,靖州杨氏家族又扩散到周边的苗族里面,在23魔方上,侗族F845比例约12%,苗族6.9%,但是侗族、苗族的支系较单一,主要跟共祖1100年前的靖州杨氏家族有关,支系的占比和多样性都不如土家族。F845下面还有一支F11898+SK1038-,在湖南怀化地区扩散,可能随着苗瑶侗台语人群的迁徙,一些扩散到湘南、两广地区,一些经贵州西迁到云南、中南半岛。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瑶、壮侗语族和南亚语系里面都有很多从北方南迁的汉藏语人群融入,说明在古代族群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边界,都是相互融合的,也许今天我们是一个民族,明天分开了就可能成了别的民族,虽然古代巴国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巴人的后代仍然存在,他们成了今天的汉、土家、苗、侗等民族。

关联 1 个单倍群

C-F845

18 条评论
热门最新

术书则

不管从聚居区还是各自核心单倍群分布情况来看,苗族相对于土家族都要更南一些,结合广西独山已经发现了N5的上游F1275古DNA,苗瑶人群可能比土家族更早来到湘黔地区「图片」...

添加评论

5

罗罗罗

有道理

添加评论

3

术书则

根据清代的文献资料记载,湘西的土家族农业种植以小米等为主,还不太会种植水稻,大米主要靠附近的张家界供给,这是北方粟作人群南迁的一个佐证?还是当地属于山区,种植小米、玉米等是对地理环境的自然选择?「图片」...

1 评论

2

  • 柳葉劍左使

    2024-07-13
    这应该和地势有关,大庸、永定两个地方是“大平原”,地势平坦,卫星地图也能看得出。我们那里也是盆地,家族世代是地主,清代就有上千亩田,种水稻。只是杂交水稻成功以前,水稻亩产不高,300斤左右,最高的估计也就500斤。外婆家那边是山区,本来水田少,人们常说的“沙颗地”产量更低,多数上山种小米、高粱。特别是五步蛇多的地方,土壤含沙量高。以上个人所见。

    2

若梦

浮生若梦

C-F845可能南下的很早。

添加评论

2

华夏守卫者

845,其实是分布比较早,很土著的一种人群,甚至可以说在长江黄河中下游陆地还没形成的时候他们就在当地了。

3 评论

1

  • 术书则

    2024-07-13
    以贩驼为生

    点赞

  • 华夏守卫者

    2024-07-13
    @术书则:哪儿呢,瞧瞧。

    点赞

百6

百666

这才是魔方该有的好文章,事实不是靠争,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抽丝剥茧。先大赞一个!

添加评论

1

柳葉劍左使

高山城遗址建城技术用堆筑法,跟长江中游是一样的,及其高度发达的稻作技术,如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从这个来看古蜀地的F845更像是来自石家河。还有一种可能,6000-7000年前,仰韶文化支河南或陕甘一带向西南进发,进入甘肃马家窑文化,再从甘南入川阿坝茂县营盘山...

1 评论

1

  • 术书则

    2024-07-13
    西藏已经测到三个C2南支的古DNA(两个是F845,另外一个样本质量较差,只能分到上游),这三个古人明显是从四川上的高原,其中一个样本的类型在现代的云南纳西、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四川还有一支四川罗氏家族属于F845,所以古蜀人群里面肯定有F845存在,目前来看这些F845的迁徙路径还不清晰,但是跟石家河文化人群关系应该不大,因为前面提到的这几支F845跟土家族高频的土司簇,在4000年前的石家河文化时期都处于瓶颈期,即使属于石家河文化人群,也不是当地的主导人群。

    1

F7

f793/mf117612支系代理人

巴应该是c-f845

添加评论

1

唐某某

还有N-M1819下游,不晓得比例是多少

添加评论

点赞

江东形胜

对嘛,南北本来就是互相流通的,就跟开创龙山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主稻作是南方江淮人群北上促成,不是老山东大大汶口栗作人群主导一样。

2 评论

点赞

  • 江东形胜

    2024-03-19
    你说的这个其实不用单独开贴说大家也知道,如果没有石器古黄河分化的羌系人群南下,西南那些包括缅甸在内的藏缅语人群哪来的?就三星堆遗址的北斗图案也能上溯到仰韶石器黄河文化。

    1

  • 术书则

    2024-03-19
    嗯,知道了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