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1个月的时间,我的Y单配群结果终于出来了。我家族的基因标记是F317-F3039-MF24243-MF515144。属于晋安陈氏一族。
MF24243距今1270年间,既是公元750年左右,唐玄宗年间。同属于MF24243的只有两个分支,一个是MF515144(我在此支下),一个是MF23059, 其支下有一个,陈姓,陆丰人(希望这位同宗看到后能联系)。
我家族父辈,跟据我祖父辈得知,我家族是从发源东莞桥头镇厚街桥头村,约在清末,迁移至广西梧州。父辈在近年去桥头村求证过,发现我家族是的确在桥头村。根据村中老人的说法,我家族是从桥头村过广州万顷沙,然后上广西梧州。经过了多次交流,桥头村老人将我们重新纳入了桥头村族谱。
根据桥头村的《桥东陈氏族谱》记录,桥头村陈氏是宝安陈氏,祖先追认陈誉,宋朝镇国上将军。《桥头陈氏族谱》的修订在陈琏的修订下,有此规矩:此谱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王彦翚序,吴敬序。王彦翚序载:“世之作谱者(霖按:“谱”指族谱),未有不上溯数千百年帝王之华胄,下扳数千里阅阀之同姓,借为贵重,以瞽聋乎人所不知者,往往皆是。而廷器(霖按:陈琏字廷器)之谱所载,自宋高宗岭南清海军节度使誉之子晏为东莞县令始,自东莞以上,不可考则不书;自东莞而下,则书之甚详,至于廷器凡九世,中间或仕或隐,或盛或衰,支分派异,上承下继,秩然有序,灿然有纪。”--引自《东莞族谱的个案研究》杨宝霖
即是只追溯到宋朝,不追溯更远。可能桥头村陈氏有可能是晋安陈氏,但是不确定。目前没有证据表明。
而在桥头村附近的亭头场陈氏一支,起源为福建同安县义井乡,与桥头村不同族。清朝康熙三十五年,修族谱时曾经将桥头村与亭头合谱,后面又改正。在基因标记上,东莞厚街亭头是O-Y154756。所以无论在族谱跟基因标记上,都证实两支陈氏不同宗。
但可疑的是,既然宝安陈氏在东莞繁衍生息了数百年,如果是晋安陈氏F3039一支,那么F3039应该在东莞人数比较多,样本为显著才对。但是根据目前魔方对东莞陈氏的基因标记,比较显著的是O-Y154756以及O-MF195629以及O-Z26038下游陈氏家族。这三个基因标记都不出自于F3039或者F317。
由此可以推断,《桥头族谱》记录的陈氏一族非晋安陈氏。我的祖先也不是宝安陈氏一脉。
我查阅魔方的广东陈氏目前的研究,发现在F3039一支多数存在于潮州与汕尾,而我的旁支MF23059是陆丰人,恰好可以提供佐证。东莞桥头村F3039-MF24243-MF515144一支,应该是从潮州汕尾地区迁移的。而在今天,又陈氏族兄提供出一条线索,汕尾陈氏又几支是迁移至东莞茶园。至此,我的家族迁移史大概就已经形成了。
F3039出自晋安陈氏一族,千年前就在福建以及潮汕地区繁衍生息,在某一时间段,F3039下支MF515144的子孙,大概率为汕尾陈氏,到达东莞茶园跟厚街桥头村。在时间的磨合下,逐渐与当地的陈氏融合,又因为可能族谱的丢失,遂加入了宝安陈氏一支的族谱。 如何估计迁移至东莞桥头村的时间,猜测应该是发生在战乱期间,元末明初跟明末清初的时间段家族的迁移概率比较大。这个还需潮州汕尾的陈氏同宗去佐证,目前我只能最多追溯到桥头村的《桥东陈氏族谱》。也希望能在未来某天MF24243与MF515144下多几个分支。
题外话,广东多地的陈氏的祖先不同宗,但是彼此融合,不同支却记录在同一族谱下的情况很可能会很多。这也是中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生动描写。
最后感谢同宗沙尘兄在第一时间联系我。认识自己出自晋安陈氏,可能是颍川陈氏的后人,还是很开心的事。通宵达旦,写下此文章。
杰洛特
点赞
米乐星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