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F17441,到上游O-MF1155,都与浙江明显有关联,尤其是O-MF1156上游分支,与于越、瓯越等分布区域高度一致。翦伯赞著《中国史纲要》中称,山越分布在“长江以南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白翠琴亦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中指出,山越“主要分布于吴郡、会稽郡、新都郡、鄱阳郡、丹阳郡、东阳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衡阳郡、长沙郡、始安郡、桂阳郡等东吴的扬州诸郡和曹魏的庐江郡。总之,三国时山越分布范围东及于海,西达湘江,北抵长江,南邻交州,相当于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区”。何光岳指出山越“分布于古代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新都、鄱阳等郡,即相当于今长江以南的皖、苏、浙、赣、闽等省交界的山区丛林地方”。可以看出关于山越的分布状况的研究分歧不大,基本上是维持在今长江以南的皖、浙、赣、闽等省的交界地带。
O-MF17741及上游O-MF17802更是有江西省上饶市的遗留支系,现大多已在明初应朝廷征召,迁往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分支在清末太平天国之乱后回迁浙江省湖州市。MF17802的上游兄弟支系,也能看出明显的浙江分布,如由浙南回迁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MF172193金氏家族一支,及其闽南-潮汕旁支。
“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辞魏氏。”——《三国志·贺齐传》
公元280年晋灭吴,据《晋阳秋》记载吴国户数五十三万、官吏三万二千、士兵二十三万、后宫五千余人、民口二百三十万。吴灭亡时有士兵23万,而东吴征讨山越得到的兵力却有13万多,可见东吴士兵有一半以上是讨伐山越得来的。拜读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孙权屡次征讨山越,迫使山民迁出到平原居住,从中获利甚多。
O-MF17802也正巧是东汉末年,符合山越活动期,并且O-MF17441的早期分支在武夷山脚下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地区,也自江西省上饶市迁来。我们有理由怀疑,O-MF17802亦来自汉朝的山越集团。自先秦越国破灭后,吴越地区的原住民接受了汉朝的统治,在东汉末年又联合起来对抗孙吴,最终抗争失败,被迫出山居住。在战争的影响下,O-MF17441的先祖从赣东北山区,沿着武夷山脉南下到赣南东部山区,在明朝江西大移民的历史背景下繁衍壮大,又参与了客家民系的形成,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回望过去,几多艰辛!
以下是目前研究出的一些家族:O-Y21118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长溪赖氏;O-MF342982,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沙塅陈氏;O-MF499494,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申氏家族(江西省某地,明朝移民);O-MF611070,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茅坪刘氏;O-MF645014,广东省惠州市赖氏家族一支;O-MF92049,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黄氏(江西省上饶市,明朝移民)
铭辉
3 赞
双尾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