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您每一次发文章我都仔细拜读了。我评价如下:
①对于宋代以后的祖缘分析到位,大多数有理有据;
②对于南北朝之前的祖源分析就有大问题了!用成语描述,就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因为人群的迁徙非常复杂-生存环境,政治经济战争-反正都是趋利避害的,哪里适合生存就去哪里!
③恕我直言,大多数基因界分析的大佬(包括X辉)犯了同样的错误:把基因树看成一棵正常的大树样子-根部粗状才能支撑大树-大错特错!
④基因树应该是一株爬山虎的模样,哪里有水有阳光,藤蔓上的节点就会扎根那个地方,直至更多的分枝满布!
⑤我不知道您观察过爬山虎的根系没有,尽管把初根剪断,只要环境合适,远端分支会越长越茂盛!
⑥所以,几乎所有基因分析大师只考虑5000年(比如说O-Z24050)现在各省的比重,而非(爬山虎瘦弱)基端分支在哪儿,这就是本末倒置啊!尤其是萧氏最大支(O-F14965)发源于潇水的论断,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⑦我的观点是,基因(爬山虎)基端瘦弱枝才更接近于该父系的发源地!
一家之言,无意冒犯。[呲牙]
萧运成
点赞
芥末居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