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将主要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梳理刘邦除刘恒(孝文帝)以及刘肥(齐悼惠王)以外诸子及其后嗣的情况。
一、三赵与燕灵的命运
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汉高祖诸子的结局。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
此八子中,有四支直接因为吕后的残害而凋零。我们先来看这四支的情况:
赵隐王如意,九年立。四年,高祖崩,吕太后征王到长安,鸩杀之。无子,绝。
关于这段冰冷的文字,史记中有更加令人悚然的详述: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冘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刘如意是戚夫人所生。刘邦生前十分宠爱戚夫人,甚至曾经有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这也导致在刘邦死后,刘如意母子自然也就成为了吕后重点针对的对象。
吕后先是将戚夫人贬为永巷舂奴,之后召刘如意进京,想要借此机会除掉他,虽然刘盈在知道吕后想要加害刘如意后亲自迎接、百般庇护,但依旧防不胜防,刘如意最终仍旧被吕后毒杀。
赵幽王友,十一年立为淮阳王。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赵,凡立十四年。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怒去,谗之于太后曰:「王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不得食。其群臣或窃馈之,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遂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刘友在刘邦死后,被吕后强塞了一个吕氏家族的女子作为王后,而刘友则冷落吕氏、宠爱其他的姬妾,吕氏女便在吕后面前污蔑刘友将要不利于吕氏,吕后便下令把刘友扣押进京,最后将其活活饿死。
我们再来看刘友的后嗣情况:
高后崩,孝文即位,立幽王子遂为赵王。......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德、悍,发兵住其西界,欲待吴楚俱进,北使匈奴与连和。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匈奴闻之,亦不肯入边。栾布自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城坏,王遂自杀,国除。
二年,有司请立皇子为王。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彊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皆可王。」于是取赵之河间立辟彊,是为河间文王。文王立十三年薨,子哀王福嗣。一年薨。无子,国除。
刘友虽然没有直接绝后,但其嗣子刘遂,因参与七国之乱,落得个身死国除的下场;另一子刘辟彊虽然获封河间,但仅仅传国一代就断绝了。虽然没有直言其无后,但从整体的境遇来看,后嗣的情况是极不容乐观的。
与刘友境遇相似的,还有刘恢:
赵共王恢。十一年,梁王彭越诛,立恢为梁王。十六年,赵幽王死,吕后徙恢王赵,恢心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赵王,王不得自恣。王有爱姬,王后鸩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思,六月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用妇人故自杀,无思奉宗庙礼,废其嗣。
以上三子都曾受封为赵王,都为吕后所迫害,最终的结局也都十分的悲凄,所以班固在《汉书叙传》中将这三位并称“三赵”。与三赵命运相似的,还有燕灵王刘建。
燕灵王建。十一年,燕王卢绾亡入匈奴,明年,立建为燕王。
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
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述极少,死因不详,而刘建所留下的唯一一个子嗣也在其死后被吕后派人杀死,刘建一脉就此断绝。
二、孝惠与诸吕之乱
至于汉惠帝刘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慈仁”二字。班固在《汉书》中更是不吝溢美之词:
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可谓宽仁之主。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
不过也正是因为其仁慈的性格,听任强势的吕太后把持朝政,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牵制功臣与诸王的作用,但其后果是直接导致了刘氏亲族的凋零和诸吕的坐大。
其个人层面对兄弟的恩宠保全,作用实在有限。在其死后,其六名子嗣的命运也如车前尘土,被历史无情的碾压。
首先是前少帝刘恭: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帝废位,太后幽杀之。
其余五子则是沦为了吕氏大封亲族、夺取权力的垫脚石: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为胡陵侯,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
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以轵侯朝为常山王......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
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吕后死后,诸吕人人自危,进一步收揽权力。功臣集团以及以齐悼惠王刘肥诸子为首的刘氏宗室遂发动了讨伐、剿灭诸吕的行动。
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值此斩草除根之时,就存在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惠帝的儿子们怎么算?
大臣们给出的答案是:他们不是惠帝亲生,是吕后为坐大吕氏势力从外面找来的。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彊吕氏。”
齐悼诸子作为平吕先锋,若说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那是不现实的。众大臣则惧怕齐藩外戚效诸吕之故事,故而决定迎立代王刘恒(即后来的孝文帝)。但无论是在在哪个立场,孝惠诸子都是一块挡路石,甚至是定时炸弹。所以解决方案也只有一个,并且在刘恒入宫听政的当夜付诸实施: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三、淮厉一家的作死之路
刘长是刘邦和赵姬的儿子。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得幸上,有子。」吏以闻,上方怒赵,未及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不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
所以和其他被吕后迫害的兄弟不一样的是,刘长是被吕后抚养长大的,因此在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迫害。
但这份幸运并没有使刘长得到善终的结局,与此相反,他凭借自己的勇力和兄长孝文帝的宽纵,开启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及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常谓上「大兄」。
他将生母赵姬的死归咎于辟阳侯审食其的不作为,并私自将其椎杀,得到宽赦之后变本加厉:
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然常心怨辟阳侯,不敢发。......厉王有材力,力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驰诣阙下,肉袒而谢曰:「臣母不当坐赵时事,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不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不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不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报母之仇,伏阙下请罪。」文帝伤其志,为亲故不治,赦之。
当是时,自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时帝舅薄昭为将军,尊重,上令昭予厉王书谏数之......王得书不说。
刘长一意骄恣,不听劝告,甚至走上了荒唐的谋反之路。尽管孝文帝一再示意有司从轻处罚,改为流放,企图通过这种惩戒让淮南王改过自新,但性格刚烈的刘长最终还是绝食而死。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乃使使召淮南王。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杂奏:「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儗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与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所当得......长所犯不轨,当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曰:「朕不忍置法于王,其与列侯吏二千石议。」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宜论如法。」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有司奏:「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制曰:「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材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于是尽诛所与谋者。乃遣长,载以辎车,令县次传。爰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不为置严相傅,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其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令复之。」淮南王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以骄不闻过,故至此。」乃不食而死。县传者不敢发车封。至雍,雍令发之,以死闻。上悲哭,谓爰盎曰:「吾不从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淮南王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诸县传淮南王不发封餽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家。
因为孝文帝的怜悯愧怍之情,对刘长的子嗣先封侯,后封王,可以说是极大的优待。
孝文八年,怜淮南王,王有子四人。年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城侯。
十六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
吊诡的是,在这种优待之下,刘安居然走上了父辈造反的老路,而且不止一次: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王必欲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
刘安参与七国之乱未遂,至武帝时又再度谋反,最终事发,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国除为九江郡。
△淮南王刘安墓
衡山王刘赐的结局则更为吊诡:
衡山王赐,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女无采,少男孝。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
元朔五年秋,当朝,六年,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隙,约束反具。衡山王即上书谢病,上赐不朝。乃使人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孝为太子。爽闻,即使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衡山王与子谋逆,言孝作兵车锻矢,与王御者奸。至长安未及上书,即吏捕嬴,以淮南事系。王闻之,恐其言国阴事,即上书告太子,以为不道。事下沛郡治。元狩元年冬,有司求捕与淮南王谋反者,得陈喜于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廷尉治,事验,请逮捕衡山王治。上曰:「勿捕。」遣中尉安、大行息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吏皆围王宫守之。中尉、大行还,以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杀。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孝坐与王御婢奸,及后徐来坐蛊前后乘舒,及太子爽坐告王父不孝,皆弃市。诸坐与王谋反者皆诛。国除为郡。
刘赐与刘安约定一同谋反,因为太子刘爽和同母妹刘无采、同母弟刘孝、后母王后徐来等人素有矛盾,于是将事情告发,刘赐自杀,刘孝虽然自首免除了谋反罪,但犯有与父王的御婢通奸罪,王后徐来犯以蛊害前王后乘舒罪,太子刘爽告发父王犯不孝罪,真可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锅端走,统统弃市,衡山国由此撤除。至于刘赐其他诸子是否幸免或有后裔传世,则不得而知了。
至于济北贞王刘勃,也只传国二代就被废除了:
济北贞王勃......薨。子式王胡嗣,五十四年薨。子宽嗣。十二年,宽坐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儿奸,誖人伦,又祠祭祝诅上,有司请诛。上遣大鸿胪利召王,王以刃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属泰山郡。
虽然直系的结局如此,但济北前两代王的旁支后裔基本得以保全,大多数只是因为“酎金失侯”事件失去了爵位,并没有刑杀之虞。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后裔很有可能传至今日,但其分布与齐藩高度重合,很难明确具体所属的支系。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班固
综上所述,在汉高祖刘邦的八子之中,实际传下的,很可能只有孝文帝刘恒、齐悼惠王刘肥以及淮南厉王刘长三支(赵幽王可能有后裔存世,但几率较小)。
通过对O-F254+(注),F813-(推测为刘邦家族除汉景帝一系以外的后裔)在全国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在山东(及东北)、江苏等地显著高频。根据目前的研究,这些人大多数系齐悼惠王刘肥及楚元王刘交(刘邦之弟)后裔。其分布情况,与史料中所提到的情况相吻合。
△刘邦家族后嗣情况概览(截至汉文帝一代)
注:原单倍群O-F155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细化,发现了其分布于河北一带的中间支系,突变位点的时间先后顺序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目前刘邦家族单倍群命名已更新为O-F254。
第三章,我们将主要围绕齐悼惠王刘肥及楚元王刘交的后裔,通过Y染色体父系树形进一步探究其历史发展。敬请各位同好及读者关注。
liu
2023-03-17添加评论
2 赞
SNPE
2023-03-12添加评论
1 赞
[已注销]
2023-03-16添加评论
点赞
狂徒
2023-03-13可以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