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分子人类学或揭示楚国起源之谜


由于父系单倍群O-F793(O2a1b1a1a1a1a1a1b1)在长江中游检测到了距今3250年的新的上游O-F2035,所以现在基本可以认定先秦楚王室和楚公族就是O-F793(含O-F2035)这一父系单倍群。

O-F793爆发于距今2590年以前的长江中游,约相当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代,是中国春秋时期爆发最为强烈的大家族之一。后世向全国扩散,在满、回、白、土家、瑶、锡伯等民族中也是大支,南方多于北方,尤其集中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客家赖氏、江西聂氏、河北刘氏、湖南欧阳氏是其后裔中的代表。

从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到的成果,我们现在就可以对先秦楚王室和楚公族的起源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了。先秦时期的楚国,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家,也是持续存在时间最悠久的国家。如果从熊绎被周成王正式封为楚子算起,楚国持续存在的历史达到800年。如果从先秦文献和商代甲骨卜辞中的记载算起,楚国持续存在的历史超过1000年,它并不是熊绎被周成王正式封为楚子以后才产生的。2011年在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新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荆子鼎”上的铭文也表明,《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可能有误,早在熊绎之前,荆子(即楚子)就已被周王室承认为诸侯国君,铭文中的“荆子丽”就是熊绎的父亲熊丽。1977年陕西岐山县出土的周原甲骨文中亦有“曰今秋,楚子来告父后哉”的内容,这是周文王时代的事儿。

从先秦古文献和商周甲骨文、金文的记载来看,楚国至迟在商代中晚期就已经存在,一直在中国的南方,而且力量曾经非常强大,对商王朝构成强大威胁,引发了商王武丁的几次南征。《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大意为: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你这偏僻之国荆楚,居住在商朝南方。商王武丁征伐荆楚,现在也已经被出土的甲骨卜辞所证实。

楚王室和楚公族O-F793的上游O-F2035距今3250年,正是商王武丁时期。商代的楚国和楚人可能遭到商王朝的沉重打击以后走向衰弱和分崩离析,甚至在商朝大军的追杀下居无定所,在江汉流域到处迁徙流窜,一直到西周时期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西周时期的楚国究竟在什么地方,这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是有重大争议的,古文献中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我之所以说商末周初的楚国还在到处迁徙流窜、居无定所,这是因为地下考古发现在现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丹淅之会、湖北秭归、湖北枝江等地都有西周早期楚国的文化遗址,而春秋时楚人自述西周初年楚君熊绎还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南部漳河发源处)生活过,当时楚国非常弱小,西周初年祭祀祖先都要靠偷邻国的小牛,是不可能有纵跨整个湖北省西部的领土范围的。整个湖北西部从北到南都发现了西周早期的楚文化遗址,只能说明当时的楚国首都是迁徙不定的,楚人还在到处流浪中。楚史大家张正明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说“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楚人可能有反抗中原王朝的传统,也可能是因为文化和族群上的冲突,使二者难以相安。在商末周初,楚人短暂的臣服于周朝以后,又开始不服周。《公羊传·僖公四年》:“楚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谷梁传·庄公十年》:“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何为狄之?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

我们只要阅读先秦文献,就会发现中原诸夏对楚人极为痛恨,将其与北狄玁狁并列,称为南夷,斥为荆蛮。按《谷梁传》的解释,荆在这里是贬意,有凶恶顽梗的意思。郭沫若也指出,将楚蛮改称荆蛮,是中原诸夏对楚人的同仇敌忾。《公羊传·桓公二年》中甚至说“楚王之妻媦”,意思是楚王娶自己的亲妹妹做老婆,这在中原诸夏看来简直是形同禽兽。而西周也继承殷商的政策,对楚人大张挞伐,持续征剿。《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西周时期的楚国仍然在湖北西部到处迁徙,到处流浪,到处渔猎,到处游耕,并没有长期稳定的都城。楚国的再次强大,已经是在春秋中期楚成王时代了,“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此时楚国的都城究竟在什么地方,史学界也有很多争议,但可能已经在湖北荆州附近。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蛮荆……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金文丛考》等书中,郭沫若又明确认定楚人即“熊盈族”,“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与奄人、徐人等同属东国……熊盈当即鬻熊,盈鬻一声之转。熊盈族为周人所压迫,始南下至江,为江所阻,复西上至鄂”。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楚之始祖为祝融”,“祝融即陆终……即遂人即黎;而陆终、遂人及黎皆为东方之民族也……惟其后以周民族之东方压迫,及黄河流域之渐渐改变,东方民族遂多相率南迁,而楚民族势力甚强,乃渐扩土于南方之江汉流域。从现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来看,楚王室和楚公族的父系单倍群O-F793(含O-F2035)的上游OF325就是东夷集团,至少它下面的若干重要分支都是东夷,淮夷则是东夷集团中生活在淮水流域的一部分。地下考古也已经证实楚人的祖先属于东方民族,以凤鸟为图腾,“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先秦楚贵族的墓葬都是朝向东方。只不过楚人迁徙到江汉流域的历史远比郭沫若和胡厚宣推测的早,他们并不是在西周初年才南迁的,而极可能是在殷商武丁“奋伐荆楚”以前就居住在南方的长江中游了,楚之先世从淮水“南下至江,为江所阻,复西上至鄂”。西周初年,楚人可能追随周人伐纣,又往北迁到丹江河谷,甚至有学者认为迁到了陕西汉中或甘肃天水依附于周文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人的祖先鬻熊“子事文王”,父子不分家,所以楚人真有可能迁到陕西周人附近居住过。

楚国的历史极久远,纵跨上千年,可以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时代,在殷商后期中衰,到处迁徙流窜,春秋中期以后又强大起来。楚国的历史又极重要,它是先秦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家,创造了极辉煌的文明,楚史大家张正明称其为“惊才绝艳”,“可以与时代大致相当的希腊文化竞辉”,对东亚各民族影响深远,甚至波及中亚,现在分子人类学检测到哈萨克族的乃蛮部中就混有大量先秦楚人血统,这可能和西汉初年李陵率“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投降匈奴有关。季羡林早就指出“中国古史应当重写”,原因就在于“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见《群言》1993年第6期)”。如果没有分子人类学,楚国早期的历史还真的很难搞清楚。


61 条评论
热门最新
95

9527

4 评论

12

  • 若梦

    浮生若梦

    2023-02-24
    O-F325是产生于黄淮地区的,在江汉流域有不少002611的分支,但东部地区更多。

    点赞

  • [已注销]

    2023-02-25
    @浮生若梦:γ分化太早了,不能等同于东夷。最早我不懂这么说还被个别γ骂了,你现在又要拿这点论述,岂不是缘木求鱼。

    3

添加评论

5

山泉

胡说八道,那时楚王是武丁女婿或者孙女婿,武丁怎么会打他,武丁打的是荆蛮793

1 评论

4

  • G5

    g5655

    04-23
    女婿就不打了?张飞娶了夏侯小姐,孙权家族和曹操家族通婚的不要太多太多。还不是一直打打打!

    点赞

山泉

胡说八道,楚王族是武丁女婿或者孙女婿

1 评论

4

  • 关山白

    2024-11-12
    你也是胡扯,我都不用知道是不是武丁女婿,武丁打他不正常吗?春秋时期各国王室没联姻?不照样打的死去活来,欧洲王室不止联姻,还到处继承呢?就不打了?咱就好歹对政治有最基本的了解吧

    点赞

[已注销]

你让魔方重跑了F793没?

添加评论

4

[已注销]

添加评论

4

上山文化(稻)

王族还是非王族 不重要,如F254 和 F619->F656都是人口扩张的冠军,不论跟帝王有没有关系只论“血统影响力”就是近2500年来TOP,属于当下绝大多数中国的父系祖先类型(注意不是自己Y标记才是唯一男性祖先)。

2 评论

1

  • FA

    fang

    2024-01-11
    刘汉越王还有姬周都远远不如F793神奇,F793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其本身就已经是个历史奇迹。作为一个南方源头的父系能在万支瓶颈的前汉,而且是在中原腹地爆发巨型分支,普天之下纵观古今,绝无仅有。假如最后发现793还不是楚王,那就更厉害了。

    1

  • 上山文化(稻)

    2024-01-11
    @fang:请问你是什么父系? F793与F254分布有些像,包含上游F17在梅州挺高。更多分析以后了解下。

    点赞

尧舜

尧舜

汉朝记载的楚庄王后代叶氏,楚庄王的后裔庄氏、严氏均指向0-619基因。都是619第一大家族来源,遥遥领先的基因类型,叶氏0-619占比是第二来源家族的10倍左右

2 评论

1

  • 山泉

    2024-01-11
    619是楚王族基本上实锤了

    2

  • 尧舜

    尧舜

    2024-01-11
    @山泉:你是对的,据传江苏扬州随国公杨坚墓葬遗骨也是0-619,这说明古代阳氏与当今汉族杨氏同一个家族来源

    点赞

奇蘭

奇蘭

5 评论

1

  • 95

    9527

    2024-01-11
    然而古DNA对于这个学说很不利,大汶口大部分测出来是N系,反而城头山测出F11

    点赞

  • 95

    9527

    2024-01-11
    B站有篇日本语系的视频,认为大汶口有来自屈家岭的人口灌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T4y117hn/

    点赞

包昊日华宝音

考古几十年为啥没人公布楚墓王族基因?想不通!

添加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