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F1756(龙山文化)-F3323(泰沂山区岳石文化)公元前1700年爆发

商王朝建立之后,经过成汤、太甲等几代名王和名相伊尹的苦心经营,到商王大戊时出现了“诸侯归之”的稳定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大戊之后的三代商王仲丁、外壬和河亶甲开始了大规模对东方的征伐,这些征战在《古本竹书纪年》 《春秋左传》 和《史记·殷本纪》 等古代文献中都留下了确切记载。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仲丁在位时曾经征伐过蓝夷。蓝夷的地点,据学者们考证在现在的滕州境内。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商王外壬当政之时,平定了姺国和邳国的所谓叛乱。这两个国家,姺在山东曹县至莘县一带,邳在苏北的邳州。《古本竹书纪年》还讲到,商王河亶甲先是继续征伐蓝夷,继而“再征班方”。班方,就是夏代的卞或有卞,在现在的泗水境内,与蓝夷大致在同一区域。

文章图片2

岳石文化遗址

上面提到的几个地点都处于泰沂山区的外围,现在的鲁南和苏北地区。该地原属于岳石文化安丘堌堆类型和尹家城类型的分布区。商人的东征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考古发现表明,二里岗期文化所到之处,岳石文化迅速被取代。考古工作者在菏泽安丘堌堆和泗水尹家城等遗址,发现了岳石文化层被二里岗文化层直接叠压的地层关系,同时,二里岗文化遗址在其他遗址也多有发现,并且出现了像滕州前掌大遗址这样规模的大型遗址。《古本竹书纪年》 和其他早期文献都提到过“仲丁迁隞(或嚣)”和“河亶甲迁相”。隞都所在的位置,有学者认为就是蒙阴县的敖山;而相,也有学者指出就在现在安徽的符离集。

二里岗期商文化对鲁南苏北地区的占领是突发性的,控制也相当成功,因为在此后,当地土著的岳石文化因素消失得较为彻底,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的商文化。但是,有一点也是清楚的:商文化在鲁南地区自始至终分布在泰沂山区外围,而没有深入到泰沂山区内部。

文章图片3

商人在鲁北地区的征战,没有在古代文献中留下任何明确的记载,但通过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商文化东扩的过程。与鲁南地区岳石文化迅速被取代不同,鲁北地区商人的东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约在二里岗文化早期,商文化首先到达济南地区,留下了大辛庄商文化早期遗存。济南地处泰沂山脉的北缘,古代济水(今黄河)和小清河的南岸,历来是扼控鲁北地区陆路和水路交通的要道。东周时期齐国与中原诸国征战,济南地区是各方势力抢占的要害地区,就说明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济南一旦失守,向东几乎无任何屏障可以据守,商人以此为大本营,是有其深层考虑的。

鲁北地区以东西狭长的平原地形为主,向东有胶东半岛为依靠。东西如此纵深的地理格局和龙山~岳石土著文化的长期存在,使得在军事上不便于采取突发式的武装占领,而釆取结盟战略。商人对鲁北地区便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商人到达山东地区的第一站是济南大辛庄,并且很快形成了以大辛庄为中心的商文化聚落群,长清前坪、济南市旧军门巷和徐家庄等遗址,就是这个聚落群的外围聚落。但在这个区域以东,仍然是岳石文化东夷族的分布区。商人初来乍到,对东夷人采取了分化结盟瓦解的政策,这一点,从大辛庄遗址早期商文化遗存中出土大量具有岳石文化因素的器物群可以窥见一斑。

该器物群具有典型的岳石文化陶器特点,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类。夹砂褐陶系列的甗、鼎、鬲和罐等一般为手制,制作粗糙,器表可见到制作过程中留下的刮磨痕;泥质灰陶系列的器型则有浅盘豆和深腹盆等。此外,还发现有半月形双孔石刀等岳石文化典型石器。这组器物与大辛庄早期商文化陶器共存,而又与商文化大异其趣,被学者们称作“大辛庄第二类文化遗存”。从这组器物的形制来看,它们的年代属于岳石文化四期,是岳石文化最晚期的代表。

作为商代早期岳石文化的孑遗,大辛庄“第二类文化遗存”的存在说明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尽管商人势力到达了济南地区,但在济南以东甚至济南外围地区,岳石文化仍然顽强地存在着,并反过来对商文化施加着影响;另一方面,商人统治者对于当地人民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结盟拢罗政策。这种情况,在鲁南地区商文化殖民过程中是未曾见到的。

商人通过与山东泰沂山区及胶东岳石文化族群结盟,入主中原,实现了翦灭夏王朝、一统天下的伟业。商人在继承夏文化全部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了商文化自身的优势。凭借着成熟的国家组织和青铜器、车、文字等文化上和技术上的优势,商人卷土重来,面对文化上和技术上均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状态的海岱地区岳石文化族群展开进攻,并征服了相当广阔的区域。这是三代文化和政权由多元向一体方向发展的历史必然。正是通过类似的一系列征伐,商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组成了广域的国家政权。 

58 条评论
热门最新

四十米大板砖

F10036和F3323虽然都是山东高频,但是看市级分布就知道了 F10036最高频集中在山东西部,F3323最高频集中于胶东和辽宁。

添加评论

7

烟阁

凌烟阁

10 评论

6

  • 四十米大板砖

    2022-01-20
    我认为你说的F3323南来证据不足,上游挂的40个人是要分到那个一千多年的分支上的,离分化时间四千多年太远了,两个支系一南一北根本无法说明问题。

    点赞

  • 烟阁

    凌烟阁

    2022-01-20
    @四十米大板砖:你怎么知道分到1000年分支的,分到1000年分支也说明是旁支瓶颈期。再说这种肯定是南来的啊 。看什么时期来的 是周代的东夷 汉代的越人 还是二里头时期 ,但都与稻作都脱不了干系的。 土墩墓一般是指商周时期江南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主要分布于江淮和浙江、上海等长江下游一带。此外山东沿海地区也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汉代土墩墓。 土墩墓主要流行于长江下游太湖周边地区的良渚文化中。研究者多认为是吴越文化的葬俗。在最新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土墩墓与韩国的坟丘墓,日本的古坟都有着很多共同点。 推测在江南地区的人民有过一次大的迁移,因为生存的原因,这一地区的人们被迫北上,将这一地区的墓葬习俗带到了北方。专家们对土墩墓的传播路线做了一个推测,它主要是沿着海边往北发展,也就是从江苏省一直往北到了山东沿海,然后又绕到韩国、日本。   

    3

道儒

佛道儒

5 评论

2

  • 道儒

    佛道儒

    2022-01-20
    天命玄鸟降人间,简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成汤,征伐天下安四边。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后继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孙武丁最称贤。武丁确是好裔孙,成汤遗业能承担。龙旗大车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国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处得平安。开拓疆域达四海,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黄河绕,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1

  • 道儒

    佛道儒

    2022-01-20
    是不是有可能,在武丁时期,商王系发生了y转移?(达延汗之于蒙古,刘秀之于汉刘邦)

    点赞

道儒

佛道儒

添加评论

1

道儒

佛道儒

爆发规模、爆发时代、爆发地望、积聚姓氏、越看越象夏代就声名彰显的伯益嬴姓秦赵公族或先商

添加评论

1

道儒

佛道儒

F3323夏商爆发第一大簇→前期商王系?商汤盟邦?

添加评论

1

烟阁

凌烟阁

添加评论

1

道儒

佛道儒

添加评论

1

道儒

佛道儒

添加评论

1

道儒

佛道儒

少昊→业父(配女修)→大业(配女华)→伯益(又名大费)→若木(次子)→徐国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