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云雷纹的起源、演变与传播 ——兼论中国古代南方的蛇崇拜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Spread of the Cloud-and-Thunder Design and Snake

Worship in Ancient Southern China

【作者简介】杨建芳,着名考古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特区政府康乐文化署博物馆专家顾问。

    云雷纹是商周时期流行的一种纹样,尤其常见于青铜器。这种纹样象征何物? 起源于何时、何地?有几种形式?如何演变?如何传播?这些问题迄今未见专文系统论述。下面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一 史前时期云雷纹的起源和传播

    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M248 曾出土一件红衣陶豆,豆盘外壁刻有一周8 个整齐的方折云雷纹,半数仍清晰可辨。其中3 个云雷纹里段末端呈简化的动物侧面头像(上下颌分开),外段末端则无异状,从整体看来,应是长身、张口的爬行动物的简化造型,笔者认为当是蛇的形象。另一个云雷纹里段末端和外段末端形状相同,与通常所说的云雷纹并无二致(图一)。这些纹样表现的应是同一事物,只不过有些稍写实,有些较抽象而已。据此可知,云雷纹的原型应是自然界的蛇,是蛇的抽象化和图案化。
        
        三星村墓地的时代为距今6500~5500 年。因此M248 的年代下限当不晚于距今5500 年,即早于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200 年),而与崧泽文化年代(约距今6000~5200 年)相当。所以,三星村墓M248 陶豆上的纹样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云雷纹。

         蛇的形象丑陋恐怖。在陶器上刻划蛇的形象应不是为了增加美感,而是先民因无力防治蛇患,转而奉祀其形象以期避害禳灾的自然崇拜现象。江苏南部是后来吴越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其中的古越族便是着名崇蛇的族群,云雷纹很可能是从这里发源的。根据考古资料,此后约500 年或稍晚,云雷纹持续发展并向南和向西传播至今浙江北部和两湖地区,甚至向北传播至今江苏北部和山东一带。

        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玉器纹饰亦反映了其崇蛇观念。例如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65、M74、M128 出土的陶鼎和陶壶(或带盖)都通体满刻鸟首盘蛇纹,另外还有双盘蛇纹,整体呈横置“S”形,并在蛇身内及上下刻有许多圆转云雷纹(图二)。再如浙江余杭瑶山、反山,上海青浦福泉山三地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玉琮、镯、梳背(原定名冠形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饰、镂雕牌饰、圆牌、柱形器、匙、匕形器和管等玉器,以及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传世玉璧,皆广泛地以抽象蛇纹——云雷纹作装饰(图三)。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云雷纹以圆角者居多数,有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形式(如上述弗利尔美术馆玉璧、反山M12 玉柱形器及玉琮)。其次是圆转的旋涡形(如反山M12 玉琮及玉权杖瑁)。最少的是方折造型(如福泉山M9 玉镯、瑶山M12 玉管)。此外,尚有罕见的圆形或椭圆形重圈纹或三圈纹(如瑶山M12 玉管、江苏武进寺墩M5 玉琮),可能是圆转的旋涡形云雷纹的简化,暗示后来的回字纹和重圈纹也可能是云雷纹的变形(图四)。

        其中,方折造型可能是金坛三星村方折云雷纹的遗绪; 圆角造型仍带有方折造型的痕迹,可能是将直角简易化而来;圆转造型则是圆角造型的进一步的发展。应着重指出的是,三种形式云雷纹(尤其是圆角者和圆转者)常两两共生,且各有繁简的差异。因此,以往将前两种称为雷纹, 将后一种称为云纹的作法显然是多余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良渚文化玉器中云雷纹常被用于填补空白。例如神人、神兽、神鸟的身上和两个神徽之间往往都填满云雷纹, 使玉器表面密布纹饰。最典型的是反山M12 玉“权杖”瑁上的纹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神徽的人面、羽冠和兽眼都是浅浮雕加阴刻(图五),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三层纹饰(“三层花”)的作法,也是尔后商周青铜器“三层花”的渊源。

        两湖地区的史前云雷纹主要是湖南澧县孙家岗石家河文化M33 玉笄上的阴刻方折云雷纹和湖北天门石河镇萧家屋脊石家河文化瓮棺W6 玉人头冠上的圆转云雷纹(图六、七)。此外,1955年湖北天门石河镇出土的一件玉凤首璜形器(原定名龙首璜形器),在凤首后端的二道凸棱之间有一列阴刻方折云雷纹(图八)。伦敦大英博物馆藏玉人头,其介字形冠上有一列圆转云雷纹(图九),这件玉人头曾被认为是山东龙山文化玉器, 直至石河镇萧家屋脊出土一件相似的玉人头后才被确定是石家河文化遗存。按两湖地区石家河文化的陶器并无云雷纹。正如笔者曾着文指出的,长江中游一带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玉器, 都曾受到下游地区史前玉文化的影响,石家河文化玉器云雷纹应即源于下游地区。

        行文至此有必要提及河南光山春秋早期黄君孟墓出土的一对人首蛇身玉饰(图一〇)。据学者研究其为石家河文化玉器,但在春秋时曾加刻龙纹。《山海经》多处提到人首蛇身异物,《海内经》中更明确指出苗民(三苗)的神祇中有人首蛇身造型。石家河文化已被认定为三苗文化,这对玉饰应与云雷纹同样源于蛇神崇拜。

        今江苏北部和山东一带在距今4000 多年前是东夷族的聚居地,属山东龙山文化。在一些传世的典型龙山文化玉圭和镂雕有领玉环上也有云雷纹,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人面纹玉圭、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所藏兽面纹玉圭和曲棒状玉饰、安德鲁夫妇藏兽面纹玉圭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镂雕有领玉环(图一一∶ 1、3~一五)。按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一般无云雷纹,仅在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少量云雷纹陶片。在江苏北部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物与良渚文化(中期)遗物“两合” 的现象,这说明良渚文化的年代约与大汶口文化相当, 即一般早于龙山文化。所以龙山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的云雷纹应来自一江之隔的苏南一带的良渚文化。

        注:配套并不是来自论文原文
11 条评论
热门最新

添加评论

1

1 评论

1

添加评论

1

[已注销]

添加评论

点赞

1 评论

点赞

  • 2021-09-05
    良渚出土的象牙权仗(复制品),纹饰在后世有着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

    点赞

添加评论

点赞

1 评论

点赞

  • cf

    2021-08-04
    请教专家一下,上面有一幅图很像三星堆出土文物,三星堆文化跟上述云雷纹有什么关系呢?

    点赞

添加评论

点赞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