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两组图例来进行论证。
第一组图例,是O-A9457到O-A17158到O-MF2604的全国比例图。
可以看出从上游O-A9457(6080年前)越往下游O-F17158(5240年前)、O-MF2604(4460年前),整体比例越来越往中国东南下沉,以浙江为高频中心在南方地区向四周发散(宁夏仅一例样本,可忽略)。由此可以判断出,O-A9457的下游其中一支,大约于公元5000年前左右,可能由关中一带逐渐向东南迁徙并进入浙江地区,在此扎根繁衍。
第二组图例,为O-A9457的大致脉络图。
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论证:
1.从样本比例上看:O-A9457主要分为O-F17158、O-MF14289、O-MF15246,其中O-F17158浙江样本占比达25.1%,其下游的主干支系浙江占比均在25%以上,这个比例比O-F492浙江占比19.6%还要高上不少;另外两支浙江样本的占比只有5.6%、1.6%,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从中可以看出,O-A9457的三个分支在5000年前这个节点发生了南北分化,O-F17158部分往东南进入浙江一带,其他两个支系则在北方地区发展。
2.从多样性上看:O-F17158~O-MF2604在浙江的多样性最高。①与O-MF2604平行的有一例上海黄氏高通样本,与本人了解后得知为上海原住民。②O-MF2604下游,目前已知分化为三支。第一支为主干O-MF2605,仍旧是以浙江为高频点(25.6%);第二支为O-MF36234浙江缙云吕氏簇,主要也以浙江为高频中心向周边扩散;第三支为O-MF55088,其下游740年前有山东金乡周氏簇,但是其上游3640年前又有一例江苏常州高通样本,结合周姓为偏南方姓氏,由江浙地区北上可能性非常大。综合分析,上游的多样性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
3.从迁徙上看:①O-MF2605下游的O-Y159150(3170年前)为华南簇,广东样本比例占了52%,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推算是进入浙江后随着越人的活动轨迹继续往南。②O-MF2605下游O-MF4250(1940年前),江苏样本占了81%,从时间点上看,有可能为汉武帝时期北迁瓯越人后裔。③O-MF2605下游O-MF15231(2700年前),除浙江以外,江西、湖南、重庆、江西等地明显高频,可以推算是可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并越国,由浙江向西扩散。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O-F17158~O-MF2604是一支以浙江为高频中心的单倍群,南迁时间大约在5000年前,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能与O1A等单倍群融合,主要活动在越国、瓯越一带,后期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
[已注销]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