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祖源」App,随时随地查找家族资料

扫码打开「魔方祖源」App

有研究过“小云南”的吗?“小云南”民族称谓的汉化及迁移原因


大量的研究及调查证明,胶东、辽东“小云南”人的祖籍地在云南。在长期而大量的人口迁徙中,“小云南”人的民族称谓出现了汉化的情况。
 
云南汉族之概略情况
 
云南县“小云南”人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白族;乌撒卫当地民族则多为彝族,即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载:乌撒卫,“土著居民以罗罗(彝族)为主”。云南其他屯垦地区分布甚广,民族种类甚多,但迁到华北、东北后,他们不得已改称为汉族。有些“小云南”后裔寻根者以自己是汉族,认为“云南历史上只有少数民族,没有汉人”,而怀疑云南是其祖先居住地。这应从两方面看:
 
首先,因历代大汉族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原为云南少数民族的迁徙者,不论男女,为求生存,避免歧视,适应新环境,绝大多数都要“变服从俗”,自称汉族,其与汉族异性结婚,所生子女亦必自称汉族,其后代随之沿称汉族。因唐代南诏学习汉文化风气较盛,并长期遣送子弟到锦城(成都)就学,故白族开化较早,与中原汉族经济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南诏、大理官员汉文化修养水平较高,其瑰丽诗作被辑入《全唐诗》中;白族人民多通汉语、懂汉文,元明时期即已如此,清人顾炎武称赞白族学者“渊渊乎文哉”,与汉族学者同堂研究,比肩相埒,难分上下。彝族、纳西等族亦复如是,不可小觑。故不能以“小云南”后裔今为汉族,而怀疑云南是其祖先居住之地。
 
其次,汉族也是云南的世居民族。早在战国、秦汉以来,入滇的外来汉人不少。汉武帝开西南夷,迁吕不韦子孙入今保山市境,建不韦县。三国时诸葛亮征南率大批川陕军民入滇。唐代鲜于仲通、李宓先后领军 20 万南征,战败后多数军人留下。元代忽必烈征云南,大批汉族随军入境。元朝在中庆路(今昆明)等滇中地区屯田,包括军屯、民屯,入滇汉人不少。明初傅友德、沐英、蓝玉领军 30 万征云南;明代王骥三征麓川,都有大批汉族军人留守,同时“调北填南”,即将江南大批汉族人民迁徙入滇。因此,所谓“云南历史上只有少数民族,没有汉人”的观点是无根据的。
 
“小云南”人迁徙的多种原因
 
因生活艰难而迁徙。“小云南”群众迁徙,有因灾荒、匪患、战乱等多种原因,生活艰难,不得不迁徙。如辽阳县吉洞乡《高氏宗族亲谱册》序文载:“闻祖上传谕,我高氏门中本贯云南,耕读为业,时当明崇贞壬午(1642 年)遍地逆贼猖狂,见他处犹轻,云南为甚,我祖在于境内,始避难于山东,驻足高家庄,系登州蓬莱所属,仍习旧业”。此高氏亦是避乱先迁山东,再迁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的。
 
因山东灾荒再闯关东。民国版《莱阳县志》大事记,载明清大灾饥馑达 37 处,如:“(明洪武) 二十四年,山东蝗,大饥”,“(成化)十七年,大饥,人相食”  可知明代山东灾荒之惨烈,“小云南”人经由万里迁徙,到了胶东,守护疆土,迄于明清,灾荒肆虐,九死一生,幸存者不得不与胶东居民一道,冒死北上,再闯关东。其中,登州府“小云南”人后裔走海路者,由蓬莱起航,至青泥洼(今属大连)、牛庄(今属海城)、花园口(今属庄河)上岸,进入辽东;走

 
 
第 1 页 共 2 页

 

 
陆路者,从山东西部,出山海关,进入辽西。
 
因清政府奖励招募垦荒再闯关东。发表于 2013 年 11 月 12 日的辛明《“小云南”移民考证》说:“‘小云南’或‘云南’移民的传说在辽宁南部最盛,越此而北,至吉林、黑龙江逐渐减少。他们大多是早期‘闯关东’的那些山东人的后裔,在他们的族谱及口承史料中,往往把‘闯关东’的时间定为顺治八年(1651 年)。检索文献典籍,我们发现这个年份有特殊意义。是年,清廷发布招垦令。”清顺治八年(1651 年)清廷曾由登州向辽东半岛移民。乾隆五十七年(1796 年),放宽贫民出关禁令。嘉庆、道光年间,颁布特别许可令,移民渐增。其乘船渡海,水路由庄河的青堆子、皮口,旅顺的都良镇,复州城的北海,海城牛庄的小姐庙等码头上岸,分流东北各地。
 
原居云南军民直迁东北。清康熙二十年(1681 年)十月平定吴三桂、吴世璠叛乱后,清廷将其残部遣垦关东。尤中《中华民族发展史》载:“(吴)三桂藩属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万有二千,丁口计数万,是三藩并建之始”(尤中《中华民族发展史》第 826 页)。三藩并建之始,丁口即有数万,后经吴三桂不断扩充,故被遣垦关东的兵丁当超过数万之众。《东北地方史稿》载:“云贵人民之移居东北从历史上考察当来自两个时期,其一,顺治年间平定云贵,吴三桂镇该地,清师凯旋带回之俘虏,皆成贵族家丁,拨给东省官庄为农;其二,在康熙时削平三藩,把平定云贵的吴三桂旧部俘虏带来,编入东北庄户之列,遂成辽沈一带旧户。”
 
随军迁徙。明代在滇屯垦,有军屯、民屯、商屯等多种方式。《明史·食货志》说:“屯田之间制,曰军屯、曰民屯、曰商屯。其制:移民就宽乡,或招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而军屯则领之卫所。”“军士起解者皆佥妻。”《明会典》亦说:“如原籍未有妻室,听就彼(驻地)完娶;有妻在籍者,着令原籍亲属送去完娶。”因抗倭战争需要,屯军调动时,军官家属随迁符合《明会典》“军士起解者皆佥妻”的规定,带动民屯、商屯外迁,并带动当地群众随迁。
 
一些“小云南”后裔的另一置疑是:“经查明朝军事编制,当时并没有在云南驿大量屯兵”。这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祥云县地名志·序言》载:“刘厂、程官厂、任官厂、袁章厂等,均为明初征滇的军官在此屯田后,又开办炼铜作坊。”该书中还载有前所区、前所、左所、丁左所、中右所、后所、于官屯、刘官屯、左营、阮营、罗营、高官铺、营盘山等 6 所、4 屯、21 营等明初大量屯垦地名,如刘厂乡中右所,“明代在此设卫所,以方位得名。”因而,上述“没有在云南驿大量屯兵”之说是与事实不符的。
16 条评论
热门最新
锡南

锡南

添加评论

5

我是青岛人,祖籍即墨县。据我了解小云南类似于现在新疆建设兵团,比如他们回到内地各自家乡,也会被认为来自新疆,但是其实都是汉族,包括家属。青岛地区的姓氏也基本是本地姓氏,也可以旁证。家谱并不完全可靠,有可能误传。本人姓林。

添加评论

2

陌刀

这只是个广泛但没记载的口头传说。这个小云南不一定是云南省,有可能是山西北部的云州,也有说法是山西运城南部。最近更是有云南乌撒卫北迁的说法,也只是推测。明代小卫就五千五百人编制,会有那么广泛的影响?

添加评论

1

吴怡霏

1 评论

1

  • 6600年N-CTS4714待细化

    2020-08-03
    不要用常染分斫

    点赞

春风初入弦

3 评论

1

  • 大帝

    2020-02-06
    母亲那边是闯关东过去的?

    点赞

  • 春风初入弦

    2020-02-06
    @大帝:不,母亲可以确定不是闯关东过来的,是本地的满族人,但是可能更早的时候我妈的祖上有山东人。

    点赞

AU

AustinLiu

我家族谱里确实是记载随吴三桂入关,后回东北垦荒,只是不确定是顺治年间还是康熙年间了。有机会去老家看看族谱原文。

添加评论

点赞

扯,云贵在明之前有点点汉人,但少之又少,并且早彝族化了。真正的汉人是明初来的。

添加评论

点赞

19

19哥

胶东人,祖传来自小云南

添加评论

点赞

若梦

浮生若梦

小云南指的是明朝初年云南的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在元朝时期曾经属于云南行省管辖,在历史上曾经被云南的南诏和大理政权统治过,所以明初泛称这些地区为小云南,他不仅仅是一个乌撒卫。

添加评论

点赞

周黔

云南省云南府云南县

添加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