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包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MF20741,共祖时间约为 540 年前,推测为集中分布于科尔沁诸旗的一支包氏家族。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4%,包姓占比约为 66.67%。
溯源分析
现代科尔沁包氏家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66.67%
包
3.70%
陈
3.70%
巴
3.70%
李
3.70%
孛儿只斤
3.70%
徐
3.70%
姚
3.70%
杨
3.70%
温
3.70%
白
展开分布情况
目前,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O-MF20741 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4%,主要是蒙古族。
该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约占内蒙古当地男性人口的 3.44%;在上海、江苏,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0.1%;在山东,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0.06%。
细化到地级市,该类型在内蒙古多地分布高频,其中在兴安盟,约占到当地男性人口的 21.43%;在通辽,约占到当地男性人口的 11.43%;在呼伦贝尔,约占到当地男性人口的 3.23%;在呼和浩特,约占到当地男性人口的 1.75%。
此外,该类型在江苏扬州和山东济南两地也有较多分布,约占当地男性人口 1%;在江苏无锡和上海,该类型也有部分分布。
总的来说,O-MF20741 类型的包氏家族集中分布于通辽、兴安盟科尔沁诸旗。
0.35%
0.68%
1.00%
1.33%
内蒙古自治区
1.66%
辽宁省
0.11%
上海市
0.07%
北京市
0.06%
江苏省
0.04%
山东省
0.02%
- 展开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MF20741 类型共祖于大约 540 年前,即共同祖先大概生活在明代早中期。
据史料记载,早在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可汗之后,就组建了禁卫军组织「怯薛军」,并任命了四名「豁儿臣」。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将「怯薛军」扩充至一万人,其中「豁儿臣」增至一千人。
「豁儿臣」又译为「科尔沁」,蒙语意为带箭囊的人,可以理解为「弓箭手」。进入十五世纪,「科尔沁」已经成为了部落名。
科尔沁部先祖为成吉思汗之弟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明朝嘉靖年间(另有明洪熙年间、明正统年间等其他说法),科尔沁左翼为扩展生存空间,大举南下游牧。其中,拙赤合撒儿第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领科尔沁左翼部众的一部分南越大兴安岭,住牧于嫩江流域。为别于同族中已有的阿噜科尔沁部落之称,自号「嫩科尔沁」,后来径称科尔沁部。
奎蒙克·塔斯哈喇长子博第达喇,生有九子。
博第达喇长子齐齐克,为科尔沁右翼的始祖。齐齐克长孙奥巴是「科尔沁国」土谢图汗,为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的始祖,齐齐克仲孙布达奇是科尔沁右翼前旗(简称科右前旗)的始祖;
博第达喇次子纳穆赛,为科尔沁左翼的始祖。纳穆赛长子莽古斯为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的始祖,次子明安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的始祖,三子洪果尔为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左前旗)的始祖。
博第达喇三子乌巴什,率领部分部众单独游牧,形成了郭尔罗斯部,为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部(前后二旗)的始祖。四子乌延岱、五子托多、六子拜新、七子额勒济格,均无尊号,末分得属地属民。
八子爱纳噶,为科尔沁右翼杜尔伯特部始祖,也是后建的杜尔伯特旗始祖;九子阿敏,为科尔沁右翼扎赉特部始祖,也是后建的扎赉特旗始祖。
结合 O-MF20741 类型的姓氏、分布和共祖时间,我们推测该家族即对应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领的科尔沁部。
家族详情
姓氏分布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在该类型中,包姓占比约为 66.67%,其余有陈、李、白、孛儿只斤等姓。
现代科尔沁包氏家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66.67%
包
3.70%
陈
3.70%
巴
3.70%
李
3.70%
孛儿只斤
3.70%
徐
3.70%
姚
3.70%
杨
3.70%
温
3.70%
白
展开0.35%
0.68%
1.00%
1.33%
内蒙古自治区
1.66%
辽宁省
0.11%
上海市
0.07%
北京市
0.06%
江苏省
0.04%
山东省
0.02%
- 展开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特木尔巴根. 清初嫩科尔沁部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 内蒙古大学,2015.
- 2.文精. 蒙古族大辞典[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