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FGC44150,共祖时间约为 570 年前,推测为集中分布于浙江绍兴越城区等地的一支姚氏家族。
溯源分析
姓氏关联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2 例浙江绍兴越城区的姚氏同属于 O-FGC44150 类型。
结合分化树树形和姓氏显著性,我们推测 O-FGC44150 类型对应一支以姚姓为主体的家族。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FGC44150 类型共祖于大约 570 年前,即共同祖先生活在明代。
根据参测用户提供的谱系信息,本研究所涉家族为会稽姚家埭姚氏,其谱载始祖姚镐,初名镛,避庙讳改字从周,冀州人,宋大观年间进士,扈跸南渡,家于大元里,五年迁于会稽马山之北雷门乡长乐里。民国版《绍兴县志资料·氏族》“姚家埭姚氏”条:“姚镐,字从周,冀州人。宋大观中进士,建炎南渡。后仕至敷文阁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家于会稽之长乐里,即今姚家埭,为此族之第一世。”《东姚姚氏家谱》后叙:“至曾祖敷文阁学士镐,扈高宗南渡,遂家会稽长乐里。高宗尝幸其第,赐名‘姚家大府’。后人因去‘府’字,称吾乡为‘姚家大’”。则“姚家埭”是“姚家大”讹称也,未详确否。
姚氏自南宋迁徙会稽姚家埭后,繁衍甚众,有东姚支(始迁祖姚叙,见下文)、西姚支(始迁祖姚原,明洪武中迁此,其后分四支:祐[字叔和]、斗[字叔良]、简[字叔让]、裴[字叔文]、厚社姚支(始迁祖姚贵昌,字克荣,明洪武间就婚于厚社陈氏,遂居于此)、三江姚支(始迁祖姚宰,字式宣,赘居三江毋氏,因家焉)、成家溇支(始迁祖姚珊,字廷实,仕元为处州提领,元季始迁居成家溇)、姚家桥支(始迁祖姚慈惠,明万历时人,清康熙始居姚家桥)、北岸姚支(始迁祖姚克明,明季人,始迁于北岸姚地,在成家溇迤西里许)、潭港岸头支(大团、小团)、府城凰仪桥支(始迁祖姚日章,字丽中,无子,以从兄启圣次子陶嗣,于清初自姚家埭东姚迁居凰仪桥)等九支。
本研究所涉样本共祖于姚镐玄孙姚士谦,生四子:铉、玖、什、原(西姚祖)。姚铉,字鼎卿,元绍兴路盐茶提举,生四子:敞(厚社祖贵昌之父)、敦、政、叙。姚叙(1370-1437),字伯伦,号谨恪处士,洪武间姚铉卒,长子敞以世阅为千夫长,主三江盐事,寻以谪死,叙甫十八岁,继主盐司事,后归隐,遭家不造,往依安城舅氏杨思齐居之。杨富而能诗,因资其淬砺,善吟咏通古今,为时闻人。晚年兴首邱之思,迁回故里,为东姚始迁祖,归二年,卒。生四子:密(字克安,号朴庵)、峻(字克明)、崲(字克瞻)、嵩(字克中,号默庵),是分四支。
二支祖姚峻七世孙姚启圣(1624-1683),初名万雍,字熙之,亦作熙止,晚号忧庵。清初附族人籍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顺天乡试解元,知广东香山县,八年(1669)以擅开海禁罢。十三年(1674)三藩叛,康亲王出征浙闽,与长子姚仪募兵从置诸暨县,累战克捷,授温处道。十五年(1676)十月招降耿精忠,升福建布政使。十七年(1678)擢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十九年(1680),率兵攻克海澄,收复金厦,迫使郑经退兵澎湖,晋正一品,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予骑都尉世职,加一云骑尉。二十二年(1683),命水师提督施琅取澎湖,定台湾,后还福州,疽发于背,薨于位,年六十。姚家埭明以来文进士八人,姚启圣后人占其四(其孙述祖,曾孙杰,玄孙宝煃、汝晋)。
本研究系东姚(镶红旗汉军支,姚启圣直系后裔)、西姚两支实测。
O-FGC44150 类型的姚氏具体源流有待进一步探索,留待后续研究。本研究因检测样本有限,尚需更多用户参与深度检测,以使该家族的谱系树和共祖时间更精细准确。分布情况
目前,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O-FGC44150 类型主要分布于浙江绍兴越城区等地。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