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C-F6193,共祖时间约为 850 年前,推测为土尔扈特部家族。
溯源分析
形成时间
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土尔扈特部的上源不甚清晰。传统说法往往称土尔扈特部为克烈部首领翁罕(王罕)[?-1203]后裔,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翁罕六世孙玛哈齐蒙克有子二,长子贝果鄂尔勒克,次子翁贵。祁韵士《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其始祖“曰翁罕(王罕),翁罕子阿尔萨兰,阿尔萨兰子阿穆瑚朗,阿穆瑚朗子克依邦,克依邦子素赛,素赛子巴雅尔,巴雅尔子马哈齐蒙克。马哈齐蒙克子二:长贝果鄂尔勒克,次翁贵。贝果鄂尔勒克子四:曰珠勒扎斡尔勒克、曰卫衮察布察齐、曰阿兰阿噶勒琥、曰莽海。珠勒札斡鄂尔勒克子一,曰和鄂尔勒克,为旧土尔扈特部祖。”加班沙拉勃在其《四卫拉特简史》中则认为土尔扈特始祖是王罕的内侍官。
格列楚勒特木所作《乌纳恩苏哲克图旧土尔扈特和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等汗、诺颜世系》(以下简称《世系》)中记载:“......纳林王有三十个儿子,长子塔克忙王。塔克忙王有好几个儿子,其中之一为元太师(on tayisi)。由于某种原因,元太师内心苦闷,便率领九名伙伴,逃到他的舅舅米兰第巴王所住的康区。舅王送给他许多属民。过了几年,他率领属民来到蒙古地区,投靠了转轮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很高兴,将女儿嫁给了他,还送了许多陪嫁户,安置在布克河畔。经过四代诺颜之后,第五代诺颜太平派遣图什库尔等六人前往卫拉特地方,调查当地汗王诺颜的情况。他们来到卫拉特地区,会见了卫拉特汗托欢太师。托欢太师接见了他们,听他们介绍了来访的目的。托欢太师见他们个个英姿勃勃,便赞叹道:‘你们长得这么魁梧漂亮啊!’后来,以讹传讹,把魁梧(turɣuud)说成了土尔扈特(toruɣud)。他们回去介绍了卫拉特地区汗王诺颜们的美好情况,经过全体官民讨论同意,举族来到卫拉特地区,归顺了托欢太师汗。托欢太师非常高兴,把女儿嫁给了太平,还送了二百五十个陪嫁户。后来渐渐繁衍强大,成为四卫拉特的一个部。......元太师之子王罕。......王罕之子阿昔兰,阿昔兰之子阿木古朗。阿木古朗有二子,长子太平,次子达尔登。太平之子苏绥,苏绥之子巴雅尔。巴雅尔有二子,长子蒙克,次子乌鲁车臣。蒙克有十子,长子贝果鄂尔勒克。据说,蒙克的两个夫人生了十个儿子,后来由贝果鄂尔勒克执政。蒙克的次子翁贵,翁贵的后裔中有两个札萨克在青海,一个无嗣,另一个作恶多端,沦落为属民,兹不一一赘述。”
宝音德力根等学者考证认为,《世系》中所记载的太平(额色库)出自柯儿刻氏,系北元权臣乌格齐哈什哈(兀格齐哈失哈,即瓦剌王猛哥帖木儿)之子,被明朝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瓦剌传说中也有太平是土尔扈特祖先的记载,号“keniwang”,即“贤义王”之音译)。也有学者认为太平即阿木古朗,未详其所由。乌格齐哈什哈的祖先则是元丞相、古儿列兀惕部人脱儿塔合(笔者注:疑即世系中“元太师”)。柯儿刻(克埒古特)为瓦剌四大部之一,在1402年以前长期把持瓦剌集团,至永乐后期为绰罗斯家族(即马哈木、脱欢一族)取代。
17世纪30年代(相当于明末),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曾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翁贵、保兰阿噶勒琥、莽海叔侄三人率所部随顾实汗徙牧青海,与和硕特部错居,未西迁,即今青海土尔扈特。)康熙年间,曾有土尔扈特部贵族阿喇布珠尔东返,其部众被安置于额济纳旗,是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图理琛使团,途经西伯利亚,两年后至伏尔加河下游,访察土尔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罗斯,历时三载,到达北京,向乾隆帝呈献贡品、方物、弓箭袋等。
乾隆三十六年(1771),因不堪沙俄的苛刻要求,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东归(土尔扈特部东归),经历艰苦跋涉与沙俄的围追堵截,减员严重,最后仅6万6千余人成功到达伊犁。清朝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安置,称渥巴锡汗所率和鄂尔勒克的后裔为旧土尔扈特,封为乌纳恩苏哲克图(意为“虔诚”)盟,分东、西、南、北四路。南路为阿玉奇汗之子沙克都尔扎布后裔;北路为阿玉奇汗之子衮扎布后裔;东路为书库尔岱青之子纳木策凌后裔;西路为和鄂尔勒克之子、书库尔岱青之弟罗布藏后裔。另有贝果鄂尔勒克之子和鄂尔勒克的叔父卫昆察卜察齐一支,一直与准噶尔一起游牧在伊犁一带。他的六世孙舍楞,在乾隆进军伊犁时,杀死清军副都统唐喀禄以后,逃亡伏尔加河,1771年随渥巴锡返回。清政府称舍楞这一支为新土尔扈特,封为青色特启勒图(意为“忠义”)盟。东归后的土尔扈特部一部分安置在新疆地区,一部分安置在外蒙古科布多地区,其中安置在新疆的部分主要分布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
由于伏尔加河未封冻,伏尔加河西岸的卡尔梅克人(约4700帐,2万余人)未能接到东归的消息,因此留居在俄国。为防止其东归,沙俄军队对其严加包围,不准其离开伏尔加河沿岸。自1771年至1775年,仍有少量以游牧的方式辗转东归。1775年以后,俄国政府对留居的卡尔梅克人严禁四处游牧,其后裔至今居住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