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钱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无锡钱氏家族,家族基因标记为 O-MF210586,共祖时间约在 720 年前。目前该家族后裔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无锡一带。
溯源分析
姓氏关联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显示,在江苏无锡钱姓群体中,基因标记为 O-CTS335(O-MF210586 上游)的人群占到了 20.59%,是该类型在无锡占比(1.68%)的 12.3 倍。同时,在属于 O-CTS335 类型的无锡群体中,钱姓人群的占比为 17.5%,也是钱姓人群在无锡整体水平(1.52%)的 11.5 倍。
据此我们推测,在 O-CTS335 下可能存在一支以无锡钱姓为主体的晚近家族。
形成时间
根据计算,O-MF210586 的形成时间约为 720 年前,可以对应到中国的南宋(1127—1279 年)初年。
本研究所涉及的钱氏家族有无锡、苏州常熟、湖州等五支,其中有三支无锡钱氏家族属于 O-MF210586 类型下。而在这三支中,有两支声称为无锡堠山绳武堂钱氏,一支声称为无锡湖头锦树堂钱氏。
根据族谱记载:无锡堠山钱氏的始祖钱迪(1195—1244 年),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 年)自湖州迁至无锡堠山之西,其后裔相对集中定居在无锡老城区、查桥、张泾、东亭、安镇等地。
无锡湖头钱氏的始祖钱进(998—1054 年),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 年)自嘉兴迁至无锡南太湖沙头(今滨湖区南泉塘前村),其后裔相对集中定居在沿太湖的华庄、雪浪、南泉、东绛、新安一带,后宅、鹅湖、鸿山、梅村、坊前等无锡东区也是聚居点。
若按族谱所载,堠山、湖头两支钱氏家族当共祖于钱元瓘(887—941 年),至今约有 1100 年历史,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2支堠山钱、1支湖头钱氏均共祖在 720 年前,距钱元瓘生活年代尚远。但比较明确的是无锡当地的确存在一支不少于 720 年历史的钱氏家族。
支系情况
我们对 O-CTS335 的下游支系进行了细化研究,发现在该类型下的 O-MF24050 分支下一共形成了四个主姓不同的家族。
其中,许氏家族主要集中于 O-MF24050 下,共祖时间约在 1910 年前;朱氏家族则集中于 O-MF23451 分支下,共祖时间约在 1610 年前;郝氏家族则集中于 O-MF106935 分支下,共祖时间约在 600 年前;而在钱氏家族中,大部分集中于 O-MF210586 分支下,共祖时间约在 720 年前,剩余也有部分属于 O-MF24050 分支和其他分支下。
初步估计,O-MF24050 类型下的男性总人口约占到中国男性的千分之一,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太湖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此外在湖北、云南、山东、安徽等地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布,其中分布最高的地区为无锡市,约占到当地人口的 1.5% 左右。
综上可知,O-MF24050 可以对应到一个形成于两汉之际,且人口约占中国男性总人口的 0.1%,主要分布于以太湖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一个晚近(许氏或钱氏)的家族。
而其下游的 O-MF23451 分支则对应到一个形成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苏州朱氏家族;O-MF210586 分支则对应到一个形成不晚于两宋时期的无锡钱氏家族;O-MF106935 分支则对应一个形成不晚于明初时期的盐城郝氏家族。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无锡钱氏家族,是一支形成不晚于南宋初年的大家族,目前该家族占据了无锡钱姓群体的五分之一以上的比例,是无锡钱姓群体中的最大分支。蜚声中外的无锡钱氏名人,大都归属于该基因家族。
按当地族谱记载,该家族有:
无锡堠山钱氏,始祖为钱迪(1195—1244 年)为忠懿王钱弘俶之后,吴越王钱镠十一世孙。家族后裔中有钱基博、钱基厚、钱锺书、钱锺韩、钱锺泰、钱锺汉等近现代人物。
无锡湖头钱氏,始祖钱进(998—1054 年),字晋宗,号承轩,忠献王钱弘佐之后,吴越王钱镠六世孙。家族后裔中有钱穆、钱伟长、钱俊瑞、钱令昭、钱令希、钱易等近现代人物。
附注:吴越王钱镠为杭州临安人,但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显示,在现有的浙江省内钱氏家族样本中,除湖州钱氏外,尚无其他家族有检测出属于 O-CTS335 类型。因此,对于无锡堠山、湖头两支钱氏宗谱中声称的吴越王之后存疑。
家族名人简介
钱基博钱基博
钱基博
钱基博(1887 年—1957 年),汉族,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作家钱锺书之父。
1920 年起,钱基博先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 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 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4 年,倭寇犯湘,钱基博大义留守师范学院,王耀武苦劝无果,不得不强行将钱老转移。1946 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1957 年 11 月 30 日去世。近代整理出版《钱基博国学必读》。
了解更多钱锺书钱锺书
钱锺书
钱锺书(1910 年—1998 年),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
1929 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 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B·Litt)学位。1941 年,完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 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58 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 年 3 月,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 年,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 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先后担任过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98 年 12 月 19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钱锺书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并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了解更多钱穆钱穆
钱穆
钱穆(1895 年—1990 年),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1930 年,钱穆由顾颉刚推介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跻身学术界。抗战前,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讲授学术思想史,确立学术地位。抗战时,随北大南渡,著《国史大纲》,并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主讲文史课程。抗战后,执教于昆明五华书院、云南大学、江南大学、广州私立华侨大学。1949 年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港中大创始书院)。1967 年迁居台北,后任中国文化学院史学教授。1990 年 8 月 30 日在台北逝世,享年 95 岁。1992 年归葬太湖。
钱穆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其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等,还出版多种论文集,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了解更多钱伟长钱伟长
钱伟长
钱伟长(1912 年—2010 年),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
1935 年,钱伟长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 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 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 年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 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 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先后担任中国多所重点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名誉校长、校董会董事长或名誉董事长,并且曾连续四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等中央要职。
钱伟长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
了解更多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