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隗国
宗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Q-F4667,共祖时间为 3210 年前,推测为周朝隗国公族。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50% ,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北方省份,王、赵、张、李等姓氏占比较高。
溯源分析
分布情况
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目前 Q-F4667 类型在中国男性人口中的占比约为 0.50% ,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北方省份。
细分到地级市,该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晋南地区,其中在山西运城市、山西长治市、河南三门峡市、陕西商洛市、陕西榆林市、甘肃庆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均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2% 以上。
怀姓九宗之一的倗氏为姬氏晋国属下的贵族,其族人聚居在晋国周围。从考古发现来看,晋国的第一任国君燮父迁封之地在汾河以东的翼城县和曲沃县交界的天马至曲村附近一带。
倗氏族墓地出土地点位于晋国的中心地带,晋国的国都翼就在其东北不太远的地方。因此,就已知的倗氏来说,怀姓九宗的各个氏族也应该分别居住在晋都周围,即晋南及周边地区。
另外,在周原甲骨卜辞中有「入(纳)鬼方,事(使)乎(呼)宅居商西」,「商西」即殷都之西,殷墟的西面正是今天的晋南地区。
0.26%
0.48%
0.70%
0.92%
山西省
1.13%
内蒙古自治区
1.13%
陕西省
1.11%
甘肃省
1.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0.99%
河北省
0.92%
河南省
0.84%
天津市
0.83%
黑龙江省
0.81%
青海省
0.72%
山东省
0.70%
吉林省
0.66%
北京市
0.59%
辽宁省
0.49%
江苏省
0.42%
云南省
0.39%
浙江省
0.38%
上海市
0.37%
四川省
0.37%
重庆市
0.37%
安徽省
0.34%
福建省
0.28%
湖北省
0.26%
广东省
0.24%
湖南省
0.23%
贵州省
0.17%
台湾省
0.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4%
江西省
0.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0.04%
- 展开
支系情况
Q-F4667 类型分化形成二十余个支系,表现出强烈的人口增长。经过 3000 多年的繁衍,该支系下游形成了多个祖籍地位于北方诸省的大家族,如赵匡胤家族、晋豫路氏家族、晋豫贾氏家族、冀豫孔氏家族等。
考古证据
在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共发掘西周晚到东周早期墓葬一千余座。根据出土青铜器上铭文:「倗伯作毕姬宝旅鼎(或簋、盘、甗)」,确定最大的两个墓 M1 与 M2 墓主分别是倗伯夫人毕姬和倗伯爯。
吉林大学杨宣等人对横水墓地的 Y 染色体古 DNA 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倗伯爯的基因标记属于 Q-F4528 一支,且该基因标记在墓中占据最高比例而不见于殉人,说明占据统治地位的倗氏家族族人基因标记即对应下游的 Q-F4667。
据考证,倗氏为怀姓九宗下的一个族氏。怀姓九宗的「怀」,同「媿」和「隗」,实则为鬼姓。除倗氏外,已确认为怀姓九宗的族氏有復氏、㝬氏、宝氏。在甲骨文中,有「鬼方」一族,又被称为「鬼方族」或「鬼族」。
根据古文献记载,鬼族早在我国的传说时代就已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存在时间堪比夏商等族的古老民族。在商王武丁克鬼方以后,鬼族就分化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同殷商王朝敌对,而另一部分则成为殷商王朝的一个方国——鬼方。
鬼方的首领,史籍称「鬼侯」,是商王朝的三公之一。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其中的「九侯」,《集解》引徐广曰「一作鬼侯」,又《战国策·赵策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封之三公也」。以上史料足以证明鬼侯在殷商朝的地位非同一般。
商灭周兴,部分原属于殷商的鬼方族人臣属于周王朝,其中的「怀姓九宗」封授给了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唐国。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改国号「唐」为「晋」。
所以,这怀姓九宗原是殷商方国鬼方的属众,是古鬼族的后裔。春秋时期,尚有隗姓赤狄也是古鬼族之后。据《国语·郑语》记载,「当成周者……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除芮、虢两国外,皆在今晋南各地,隗国疑是怀姓九宗的总称。
就目前的证据来看,Q-F4667 类型对应了周朝的隗国公族。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隗国公族即怀姓九宗,有倗氏、復氏、㝬氏、宝氏等多个族氏,是古鬼族的后裔。
怀姓九宗是鬼族赤狄的一支,商时称鬼方。商灭周兴,部分鬼方族人臣属于周王朝,其中的「怀姓九宗」封授给了唐(晋)国。倗氏为姬氏晋国的属下的贵族,其族人聚居在晋国周围。
倗伯夫人毕姬是与周王室同姓的宗周畿内高级贵族,倗伯能与毕姬通婚,说明倗氏也属于中高级贵族。倗氏的墓地中,其墓葬分大、中、小型,说明实行聚居的媿姓族氏的内部具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划分。倗氏墓地延续了几百年之久,说明倗氏拥有世袭的封土采邑,是周人世族制度下的异姓贵族。
从倗氏墓地的埋葬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怀姓九宗经过周人的分封后,依然保留了自己的血缘或氏族组织,怀姓九宗的贵族仍然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姓氏分布
目前,该类型男性后裔中,王、赵、张、李等姓氏占比较高,其余有刘、杨、陈、孙等姓。
现代周朝隗国宗族后裔的姓氏占比情况
10.25%
王
9.80%
赵
7.53%
李
6.90%
张
4.99%
刘
3.72%
陈
3.63%
杨
1.81%
孙
1.54%
马
人口分布
目前,该类型男性后裔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50% ,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北方省份,尤以山西运城市、山西长治市、河南三门峡市、陕西商洛市、陕西榆林市、甘肃庆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等地居多。
0.26%
0.48%
0.70%
0.92%
山西省
1.13%
内蒙古自治区
1.13%
陕西省
1.11%
甘肃省
1.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0.99%
河北省
0.92%
河南省
0.84%
天津市
0.83%
黑龙江省
0.81%
青海省
0.72%
山东省
0.70%
吉林省
0.66%
北京市
0.59%
辽宁省
0.49%
江苏省
0.42%
云南省
0.39%
浙江省
0.38%
上海市
0.37%
四川省
0.37%
重庆市
0.37%
安徽省
0.34%
福建省
0.28%
湖北省
0.26%
广东省
0.24%
湖南省
0.23%
贵州省
0.17%
台湾省
0.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4%
江西省
0.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0.04%
- 展开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