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包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O-Y137968,共祖时间约为 2370 年前,推测为集中分布于华东地区的一支包氏家族。目前,该类型占中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9%,包姓占比约为 4.02%。
溯源分析
现代华东包氏家族后裔的
姓氏占比情况4.02%
包
12.50%
王
4.02%
张
3.57%
李
3.57%
许
3.13%
陈
2.68%
潘
2.68%
沈
2.68%
林
2.68%
谢
2.68%
肖
2.23%
刘
2.23%
葛
2.23%
黄
1.79%
吴
1.79%
周
1.79%
高
1.79%
魏
1.79%
金
1.34%
胡
1.34%
朱
1.34%
顾
1.34%
袁
1.34%
赵
1.34%
杨
1.34%
夏
1.34%
史
0.89%
俞
0.89%
纪
0.89%
章
0.89%
姜
0.89%
蒋
0.89%
钱
0.89%
罗
0.89%
程
0.89%
薛
0.89%
施
0.89%
叶
0.89%
艾
0.89%
马
0.89%
倪
0.89%
徐
0.89%
诸
0.45%
毛
0.45%
屠
0.45%
汪
0.45%
华
0.45%
龚
0.45%
桂
0.45%
明
0.45%
詹
0.45%
江
0.45%
原
0.45%
陶
0.45%
贺
0.45%
萧
0.45%
钮
0.45%
蔡
0.45%
邱
0.45%
苏
0.45%
晋
0.45%
平
0.45%
崔
0.45%
何
0.45%
郑
0.45%
孙
0.45%
聂
0.45%
尚
0.45%
汤
0.45%
姚
0.45%
鲍
0.45%
冯
0.45%
凌
0.45%
邬
0.45%
范
0.45%
莫
0.45%
刁
展开分布情况
目前,根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的统计,O-Y137968 类型占全国男性人口的比例约为 0.09%,集中分布于华东地区。
在浙江、江苏两地,该类型分布最高频,约占到当地男性人口的 0.4%;在上海、台湾、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宁夏、内蒙古等地,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0.1%~0.3%;此外,该类型在四川、重庆、贵州、辽宁、甘肃、广东等省市也有一定比例分布。
细化到地级市,该类型在浙江、江苏两省多个地市有较高频的分布,其中在舟山、绍兴、丽水、金华、杭州、宁波、泰州、常州、无锡、连云港、盐城、苏州、南通、扬州,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0.4%~1%。
在内蒙古阿拉善、宁夏吴忠、云南文山、江西景德镇、贵州六盘水,该类型均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1% 及以上;在甘肃张掖、湖北宜昌、江西上饶、安徽铜陵、陕西延安、辽宁阜新、安徽黄山、辽宁本溪,该类型约占当地男性人口的 0.5%~1%。
此外,该类型在安徽六安、内蒙古呼伦贝尔、内蒙古乌兰察布、山西晋城、辽宁葫芦岛、吉林延边、四川巴中、安徽合肥、江西抚州等地,也有一定比例分布。
0.08%
0.15%
0.21%
0.28%
台湾省
0.34%
江苏省
0.33%
浙江省
0.32%
宁夏回族自治区
0.25%
青海省
0.22%
上海市
0.21%
甘肃省
0.16%
云南省
0.16%
内蒙古自治区
0.13%
安徽省
0.12%
福建省
0.11%
江西省
0.10%
重庆市
0.09%
湖北省
0.09%
北京市
0.06%
贵州省
0.05%
吉林省
0.05%
天津市
0.04%
河南省
0.04%
辽宁省
0.04%
河北省
0.04%
四川省
0.04%
广东省
0.03%
湖南省
0.03%
陕西省
0.03%
山东省
0.02%
山西省
0.02%
黑龙江省
0.02%
- 展开
形成时间
根据推算,O-Y137968 类型共祖于大约 2370 年前,即共同祖先的生活年代大概在秦汉时期。
据浙江松阳《丹阳包氏宗谱》载,「包氏望出丹阳郡。始祖仁,宋人,原居金华兰溪,後徙居松阳蟾湖。始迁祖为八世友行,入赘本县蓉川潘氏,由蟾湖迁蓉川。」
目前的家谱多数只能上溯至宋元明清,O-Y137968 类型对应的包氏家族暂不知具体源流,有待进一步探索。
查阅史志资料,包姓人物最早见于《后汉书》,包咸,「东汉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少为诸生,师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光武帝建武初举孝廉,除郎中,入授太子《论语》。明帝永平中迁大鸿胪,以师恩特加赐俸禄,皆散与诸生之贫者。」未审该类型是否与包咸相关。
本研究因检测样本有限,尚需更多用户参与「父系深度检测」,以使该家族的共祖时间和谱系树更精细准确。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