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裴氏
家族
基因家族介绍
家族遗传标记为 N-MF58913,共祖时间约为 1900 年前,推测为河东裴氏家族。据估计,该类型大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02%,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
溯源分析
姓氏关联
据23魔方祖源数据库统计,在裴姓群体内,父系属于 N-MF15765 类型的用户约占 4.41%,是 N-MF15765 类型全国男性人口占比的(约为 0.57%)的近 8 倍。
同时,在父系属于 N-MF15765 类型的汉族男性群体中,裴姓用户约占 0.60%,是裴姓占中国人口比例(约为 0.07%)的近 10 倍,且父系属于 N-MF15765 类型的裴姓籍贯用户一半集中在山西省。
筛选五支隶属于 N-MF15765 类型的裴氏家族(山西临汾、山西晋城、辽宁抚顺、安徽无为、四川泸州),以及数十例分布于其他省区的非裴氏家族共同进行细化研究,结果发现所选的五支裴氏家族全部归属于 N-MF15765 下游的 N-MF58913 支系。
据此,我们推测 N-MF58913 类型可能对应一支以裴姓为主体的家族。
分布情况
由于 N-MF58913 等下游位点发现较晚,尚未被设计至芯片中做大范围的人群筛查,因此该类型的人口数量、地区分布、姓氏组成等情况暂无详细数据。
不过基于上游的分化树形及属于该类型裴姓人群的构成情况,参照既往其他家系研究,初步估计 N-MF58913 类型大约占中国男性人口的 0.02%,主要分布于晋南地区(运城、临汾、晋城等),此外在辽宁、安徽、四川等省市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N-MF58913 类型对应的裴氏家族,是现存裴氏家族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宗支,结合其共祖年代、分布特征等,我们初步推测该家族可能对应历史上的河东裴氏家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陵裔孙盖,汉水衡都尉、侍中。九世孙敦煌太守遵,自云中从光武平陇、蜀,徙居河东安邑,安、顺之际徙闻喜。曾孙晔,并州刺史、渡辽将军」。
河东裴氏家族中第一个有记载的为裴盖。水衡都尉是在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 年)开始设置,掌上林苑,同时还保管皇室财务及铸钱,裴盖最早任职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期或之后,史料中对裴盖的记载甚少,所以裴盖其人存在的真实性存疑。
「裴晔子茂,字巨光,灵帝时历郡守、尚书,率诸将讨李傕有功,封阳吉平侯。有四子:潜、徽、辑、儁」,裴茂之子裴儁在《三国志·卷三十二·孟光传》有载,其余史志鲜有记载裴儁此人。后人一般都认为裴茂有裴潜、裴徽、裴辑三个儿子,这三人在唐朝时被河东裴氏称为「三祖」。
河东裴氏的「三祖」,裴徽是西眷裴的始祖,裴辑是东眷裴的始祖,裴潜由于子嗣中绝而没有形成宗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分裴氏为五房:西眷裴、中眷裴、东眷裴、洗马裴、 南来吴裴。
家族详情
家族情况介绍
河东裴氏家族从东汉时期开始发展,曹魏时期因建功被封为侯。在西晋时期河东裴氏乘势而起,成为当时的高门士族。此后,历经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历代皆不乏人物。进入隋唐,河东裴氏进一步发展,唐朝出宰相十七人。
裴氏名人有西晋地图学家裴秀,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南北朝时期有「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皆以注史享有盛誉。
著名的文官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武将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家族名人简介
裴潜裴潜
裴潜
生卒年不详,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曹魏官员。
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荆州刺史,晋封关内侯。
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太尉军师、大司农、尚书令、光禄大夫,晋封清阳亭侯。在任期间,使得「北边大震,百姓归心」。死后追封太常,谥号贞侯。
了解更多裴秀裴秀
裴秀
224 年—271 年,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
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此后历任廷尉正、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参与谋划军国之政,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因功转任尚书,进封鲁阳乡侯。
魏元帝继位后,进爵鲁阳县侯,任尚书仆射。咸熙元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五等制恢复后,获封济川侯。司马炎继位晋王后,拜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西晋建立后,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泰始三年,升任司空。
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裴秀奖」即为纪念他而设立。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秀环形山」。
了解更多裴松之裴松之
裴松之
372 年—451 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并称「史学三裴」。
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令、尚书祠部郎、司州主簿、治中从事史、宋国世子洗马。刘宋代晋后,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冗从仆射、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封爵西乡侯。元嘉十四年(427 年),裴松之以南琅琊太守一职致仕,但又被朝廷任命为中散大夫,后又提升为太中大夫。主要作品有《三国志注》等。
了解更多裴骃裴骃
裴骃
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裴松之子。
官至南中郎参军。曾利用经史资料及徐广《汉书音义》,撰《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与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同为《史记》三大名注。
了解更多
社区讨论
查看更多
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