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库
- 姓氏详情
冻
姓氏起源
起源一
源于古羌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羌平阳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氏考略》注云:“且冻羌之后。望出平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冻氏一族源于剑州地区。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剑州地区的西羌分支白狗羌酋长冻就率所部归附于唐王朝,唐高宗在其居地设剑州(今四川剑州),而后将白狗羌族人迁居于平阳地区(今山西临汾)生息繁衍。这在史籍《唐会要》、《新唐书·地理志》中都有相同的记载:“松州都督府所属羁縻州剑州下注称:‘永徽五年以大首领冻就部落置。’”此后,中原地区遂有冻氏一族。白狗羌,在唐朝时期是西南地区西羌之别名,亦称“生羌”,属于唐朝史籍记载的“四夷部”之一,居地与会州(今甘肃靖远)连接,拥兵一千余,生活风俗习性与党项民族相同,但以白狗为图腾旗帜,因称“白狗羌”。今四川绵阳地区少数民族羌族、畲族中,仍有少量冻氏族人分布,其中有改为东氏、董氏者。该支冻氏族人出自白狗羌大首领冻就的后裔子孙及所部族人,皆尊奉冻就为得姓始祖。汉族、畲族有此姓。
起源二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呼勒都氏,汉义“冻”,源出蒙古奥矣·毛都氏族。奥矣·毛都,汉义就是“林木”,本为蒙古高原早期的“林木中的百姓”,世居西伯利亚以南的原始森林地带。后在宋宁宗赵扩开禧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年,公元1207年),被成吉思汗派长子孛儿只斤·术赤带领右翼大军所征服,后成为蒙古汗国的中坚之一。呼勒都氏,传说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部落。蒙古族呼勒都氏,在元、明朝时期就有族人以原姓氏的汉义为汉化姓氏者,即称冻氏,后有改谐音的董氏者,皆世代相传至21世纪。如元朝时期任广东省叙州监的冻阿术、明朝时期任山东省利津知县的冻泰等历史名人,皆出自该氏族。
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珠赫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氏部族,满语为Juhere Hala,汉义“冰冻”,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术氏,也有以原姓氏之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冻氏。
源于古羌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羌平阳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姓氏考略》注云:“且冻羌之后。望出平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冻氏一族源于剑州地区。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剑州地区的西羌分支白狗羌酋长冻就率所部归附于唐王朝,唐高宗在其居地设剑州(今四川剑州),而后将白狗羌族人迁居于平阳地区(今山西临汾)生息繁衍。这在史籍《唐会要》、《新唐书·地理志》中都有相同的记载:“松州都督府所属羁縻州剑州下注称:‘永徽五年以大首领冻就部落置。’”此后,中原地区遂有冻氏一族。白狗羌,在唐朝时期是西南地区西羌之别名,亦称“生羌”,属于唐朝史籍记载的“四夷部”之一,居地与会州(今甘肃靖远)连接,拥兵一千余,生活风俗习性与党项民族相同,但以白狗为图腾旗帜,因称“白狗羌”。今四川绵阳地区少数民族羌族、畲族中,仍有少量冻氏族人分布,其中有改为东氏、董氏者。该支冻氏族人出自白狗羌大首领冻就的后裔子孙及所部族人,皆尊奉冻就为得姓始祖。汉族、畲族有此姓。
起源二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呼勒都氏,汉义“冻”,源出蒙古奥矣·毛都氏族。奥矣·毛都,汉义就是“林木”,本为蒙古高原早期的“林木中的百姓”,世居西伯利亚以南的原始森林地带。后在宋宁宗赵扩开禧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年,公元1207年),被成吉思汗派长子孛儿只斤·术赤带领右翼大军所征服,后成为蒙古汗国的中坚之一。呼勒都氏,传说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部落。蒙古族呼勒都氏,在元、明朝时期就有族人以原姓氏的汉义为汉化姓氏者,即称冻氏,后有改谐音的董氏者,皆世代相传至21世纪。如元朝时期任广东省叙州监的冻阿术、明朝时期任山东省利津知县的冻泰等历史名人,皆出自该氏族。
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珠赫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氏部族,满语为Juhere Hala,汉义“冰冻”,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术氏,也有以原姓氏之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冻氏。
地域分布
今冻氏一族比较集中在河南省舞阳县姜店乡冻庄村,在河南省的郑州市、鹤壁市也有少量分布,在全国各地也有零星分布,在台湾省的桃园县、高雄市、澎湖县、台北市亦有冻氏族人分布。或云今山西之大同、长治、忻州,黑龙江之嫩江县、江苏之武进等地有分布。
当代冻姓的地域分布
23魔方的基因检测用户中,冻姓用户的籍贯地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 (占比 80.0%) 、云南省 (占比 20.0%) 等地。
河南省
占比 80.0%
分布城市 1 个
云南省
占比 20.0%
分布城市 1 个
民族分布
当代冻姓民族分布
23魔方的基因检测用户中,冻姓用户的民族主要有汉族 (占比 80%) 、傈僳族 (占比 20%) 等。
汉族
80%
傈僳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