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库
- 姓氏详情
宾
宾姓,详细得氏情况不明。
其中一支或源于姬姓,按:南宋罗泌《路史•卷十九后纪十•疏仡纪•高辛纪下》谓「(……、稷、)宾(、校……)等氏「皆周枿也」(枿,通「蘖」,意思是「支系」,也就是说这些姓氏都是周族的下属支系) ,
明陈士元《姓汇》 「周之支派又有……宾氏……」。二书皆未详所据。
依罗泌和陈士元二人著作,周族中当有宾氏。然而罗与陈为南宋、明代之人,如何推知周代的氏姓情况,且其间相隔两千余年,可靠性如何,留待考证。或以今已散佚文牒为据,也未可知。
其二源于王氏其他汉姓的改姓。湖南湘潭一支宾氏在其家谱《中湘宾氏五修族谱》中记载其家族本为王氏。
宾姓近世另有各种未经证实的起源传言,莫衷一是,但无一能证实。录此存疑,仅供参考:
1)坊间有文章称,《路史》说「周桓王之后有宾氏」,又称「晋靖侯之孙名宾,被封于栾邑,称栾宾,其后有宾氏」。此二说皆于史无征。
查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十一真•宾氏》:「路史云:周桓王之后有宾氏;或云栾宾之后」。但详查《路史》内文所有章节,其中并无一处言及宾氏为栾宾之后;相反,原文说的是栾氏的起源:「栾,宾邑,靖侯孙」。
这与东汉王符《潜夫论》第35篇《志氏姓》:「靖侯之孙栾宾……及襄公之孙孙黡,皆晋姬姓也。」以及唐林宝《元和姓纂》:「晋国靖侯孙宾食采栾邑,因氏焉」的说法一致,即栾宾之后有栾氏,而非宾氏。
而「周桓王之后有宾氏」更不见于《路史》文章的任何一处。张的说法被诸多现代坊间姓氏文章转抄,以致有了宾氏出自周桓王之后或晋靖侯之后的无中生有之说。
2)坊间又有文章称,夏代有一人名谓宾圉,为后羿旧臣,少康时出任司空。其后有宾氏。有文章并称春秋齐国桓公时期大夫宾须无、倾公时期大夫宾媚人为其后。
经查,该「宾圉」之名出自明代湖广竟陵人钟惺所著的演义类说史小说《夏商野史》,并被湖南宾氏《松坡公家谱》收为宾氏起源之一,其后在坊间网文中流传。然除《夏商野史》及民间家谱之外,并未查实任何官方正史有记载「宾圉」其人。
更有,宾媚人为姜姓国氏原名国佐,其二子国胜、国弱亦为国氏(「宾」仅为其别氏,并未传后),此支姜姓国氏是齐公族大夫国懿仲之孙、国归父之子国佐的后人,如何成了夏代某人的后裔?其说无凭,留待考证。
3)还有说宾氏有源于子姓者,谓商王武丁至祖甲时有高级贵族、名为「宾」的贞人(商代的一种职官,指占卜时主持贞问之人。殷商考古中最常见的「宾组卜辞」即以其命名) ,并据此推断存在一个以「宾」为名的氏族。尽管贞人「宾」的存在有切实的考古依据,但「宾」作为氏族名的存在并未获考古实物及权威文献证实。
宾氏在先秦时期和明代以后较为活跃,而秦以后明以前则属于鲜见姓氏。
春秋时齐有宾须无,又作宾胥无,齐国「五贤人」之一,后出任大司理;
周景王时有宾滑,为朝中大夫,其子宾起(又称宾孟)为王子朝傅。
明时有宾思贵,湖广长沙府人,洪武举人,任广西恭城县教谕;
宾礼庆,山东济南府德州人,永乐中任永州府推官;
又有宾伯才、宾天秀,并为广西浔州府平南县人,伯才为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举人,任知州;天秀为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奉天府推官;天秀二子,长子宾继学,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次子宾继本,任广东庆远县盐课提举司提举,等等。
目前我国共有约14万宾姓,居全国第371位左右(人口数及位次有时效性,会随时间而发生动态变化),集中分布在四川、广西、湖南、广东四省区。
宾姓主要人口聚居地区有:四川成都市(尤以成华、锦江、金牛、武侯四区为最);广西桂林市(尤其是七星区、全州县、阳朔县)、玉林市(主要集中在博白县)、南宁市(主要集中在宾阳县以及市区尤其武鸣区)、贵港市(主要集中在平南县);湖南长株潭地区(株洲最多,其次是湘潭长沙;其中尤以株洲市荷塘区、湘潭市湘潭县为最,其次是长沙市雨花区和浏阳市)、衡阳市(尤以衡山县为最);广东的肇庆市(集中分布在封开县)等地。
当代宾姓的地域分布
23魔方的基因检测用户中,宾姓用户的籍贯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省 (占比 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占比 25.0%) 、重庆市 (占比 6.2%) 等地。
湖南省
占比 62.5%
分布城市 5 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占比 25.0%
分布城市 3 个
重庆市
占比 6.2%
分布城市 1 个
四川省
占比 6.2%
分布城市 1 个
当代宾姓民族分布
23魔方的基因检测用户中,宾姓用户的民族主要有汉族 (占比 93.8%) 、彝族 (占比 6.2%) 等。
男性 Y 染色体上的突变能够稳定遗传,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取 Y 遗传标记,遗传标记能够帮你追溯祖先的信息。
宾姓有哪些遗传标记
1.用户占比=该姓氏属于某家族的人口 / 该姓氏所有人口,即23魔方该姓氏的男性用户中,属于某一家族的人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