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敏感性
检测结果
对疼痛敏感性一般
您对疼痛的敏感性趋近平均水平,日常活动应多小心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46.1% 的用户和你一样
- 对疼痛较为敏感41.7%
- 对疼痛敏感性一般46.1%
- 对疼痛不敏感12.2%
爱到深处自然痛
当你因为受到外伤而疼痛难忍时,内心一定是渴望自己的痛觉消失。而在医学上,真的有一种非常罕见的感受不到疼痛的疾病---无痛症。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患病的孩子从出生,就完全感受不到疼痛,因此,他们的身体总是在受伤,甚至会自己咬伤、用利器割伤自己的身体。
由此可见,让我们倍感痛苦的痛觉其实是身体的报警装置,尽职尽责地保护我们,让我们在受伤害时,快快离开伤害源,尽早就医。除了外在伤害,报警装置也让我们远离自残行为,敬畏、珍惜自己的身体。
有多痛,基因说了算!
不难发现的是,有人受了很轻微的伤,就疼痛难忍,也有人,受伤后甚至都不能及时发现。这是因为能忍受疼痛的人更坚强吗?
科学家们发现,对疼痛的感觉,是基因说了算。发表在《人类分子遗传学》的一篇论文研究发现,在rs6269位点上基因型AA的人比基因型GG的人疼痛敏感性甚至增加11倍。是基因,赋予了这些人不那么怕痛的“坚强”特质。
疼痛的江湖之争
遭受疼痛时为什么会叫?
我们在遭受疼痛的时候,会大喊大叫或者痛苦呻吟,当然也有人咬紧牙关不发出声音。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遭受疼痛的时候会叫呢?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有趣的假说。
有观点认为,遭受疼痛时发出叫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技能。在祖先们生活的时代,遭受疼痛时的叫声可能帮助他们呼唤同伴,寻求同伴的帮助,也可能通过尖叫声吓跑野兽。也有观点认为叫喊是遭受疼痛后的情绪宣泄。
但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研究中表示,疼痛的时候,发出叫喊也许能够帮助缓解疼痛。研究人员发现,将受试者的手放入冰水中后,发出叫声的人,比不发声和听自己或者别人发声录音的人,在冰水中忍耐的时间多三分钟。
其中的原因是,疼痛是一种刺激,通过神经元传达至大脑,让我们感受到不适,但发声的时候,需要调动参与发声的肌肉,这就影响到了大脑对疼痛刺激信号的处理,所以会减缓我们的疼痛。对于疼痛敏感的人来说,感到疼痛的时候,大声叫出来也是个办法。
伤心的人,肩膀会痛
相对于外伤造成的疼痛,内脏引发的疼痛往往让人反应迟钝,常常耽误我们及时发现疼痛背后的原因,及早就医。但人体的奇妙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身体会用各种方式给我们疾病的提示。
比如当我们身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的的时候,会在身体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区域,产生疼痛的感觉。比如心肌缺血或者梗死时,左肩、左臂内侧会出现疼痛,这在医学上叫做牵涉痛。
1、为什么会出现未检出的结果?
我们的检测是使用极少量 DNA 来检测 70~80 万位点,受检测技术限制会有约 1% 的位点(预计 7~8 千个)无法检出。并且这些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会落在用于解释项目结果的位点中,从而影响你此项目的检测结果。
2、我们对未检出的结果怎么处理?
由于随机错误无法控制,若受影响的项目超过 7 项,实验室会对你的样本进行重测;若小于 7 项,报告仍会放出,项目结果以「有位点未检出,结果无法确定」呈现。
3、为什么有些遗传风险项目有位点未检出但仍能给出结果?
疾病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但每个基因对疾病影响的权重不同,如果我们检测到了主效位点,那么即便存在未检出的微效位点,也能定义结果;但如果未检出的是主效位点,就无法定义你的结果。
4、为什么有些遗传变异携带项目有位点未检出但仍能给出结果?
遗传变异携带项目中的每个检测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是不同的。如果出现部分位点未检出时,23魔方仍能够根据你已检出的位点,统计它们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并结合中国人群中变异携带的频率,计算得出你的检测结果。
*如果某项目所有位点都未检出,就无法确定你的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