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反的症状通常在到达高海拔地区的第一天内出现,更严重的高原肺水肿或高原性脑水肿,通常在2至5天出现。
常见的急性高反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劳、失眠、气促等。
若病情加重,可能会演变成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表现为剧烈且持续的头痛、行走困难、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手脚失调、咳嗽时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甚至昏迷,这些症状可能威胁生命。
高原反应,是人体在高海拔状态由于血液中氧气浓度降低而出现的急性病理变化表现,通常出现在海拔2500米以上(约8000英尺)。急性高原反应,也称为急性高反,一般在人进入高原后的6-24小时内出现,多数患者在高原地区24~48小时后,症状会逐渐缓解或消失。但是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发展成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最终可能会危及生命。
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可能性较低
控制海拔升高速度
缓慢增加海拔高度,让身体有时间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要在一天内从1200米以下急剧升高至3000米以上;在3000米以上高度,相邻两天的睡眠地点海拔高度差不宜超过500米。
适当休息
在海拔超过3000米时,每3-4天在同一海拔高度休息一天,以助身体适应。
在海拔较低的地区睡觉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白天登高,晚上回到海拔较低的地区睡觉。这样可以减轻高原反应,更容易适应环境。
多喝水
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高原稀薄、干燥的空气,让人在呼吸时比在平原更容易失去水分,出现脱水的情况。
药物预防
在前往高原前咨询医生,考虑使用合适的药物预防高原反应。
保持温暖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因为感冒会导致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而高原地区,本身空气中的含氧量就较低,会导致缺氧的情况更加明显,感冒加重。若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影响多脏器功能,尤其是呼吸道、肺部会增加缺血、缺氧的风险,导致呼吸道感染、肺水肿等。
避免饮酒
不论是在即将去高原的时候,还是在高原上,都不要饮酒,以减少高原反应的风险。酒精会使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重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从而引发或加重高原反应。而且,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稀薄,身体对酒精的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使酒精的效果增强,这可能会导致饮酒后的酒精中毒风险增加。除此之外,酒精有利尿作用,在高原环境下,本身就存在脱水的风险,与酒精的作用相叠加,可能会增加脱水和体液中电解质不平衡的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
在高原上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过于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高原恐惧、过度紧张等,会导致出现高原反应的概率更大。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高原反应的发生。
基础疾病管理
患有基础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肺部疾病、低氧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在前往高原前应确保病情稳定,并咨询医生,评估当前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前往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