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称为心率紊乱,指心跳太快、太慢或不规则跳动(即一会快,一会慢),是一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它心血管疾病伴发。在静息(清醒、安静、情绪平静、身体不发生运动的情况)状态下,成人的正常心跳速率为60~100 次/分,每分钟超过100次的心率被称为心动过速,而低于每分钟60次的心率被称为心动过缓。但在运动期间,人的心跳加快;在休息或睡觉期间,人的心跳减慢,是正常现象。
检测结果
您的患病风险处于平均水平
关于心律失常
疾病症状
由于心律失常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涉及了多种相关疾病,因此也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症状。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是,患者意识到心跳异常,包括心悸、心跳加快、心跳混乱、心慌等;严重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感到头晕、胸痛、眼前发黑、晕厥甚至猝死。还有一些心律失常并无任何症状。
疾病分类
按心率分类:
1)心率过快: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2)心率过慢:窦性停搏、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3)心率混乱: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交界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心室颤动等。
按发生位置分类:
如果从心室或心脏下腔室开始,被称为室性心律失常;从心房或心脏上腔室开始时,它们被称为室上心律失常。
1)室上心律失常(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
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PSVT)、附件通路心动过速、AV节点再入性心动过速(AVNRT)等。
2)室性心律失常:过早心室收缩(PVC)、室性心动过速(V-tach)、心室颤动(V纤维)、长QT综合征等。
疾病诊断
医生一般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发作的频率,发作时的症状,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发作,有无服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等,然后用听诊器听诊心跳。根据患者回答的情况以及听诊的初步结果,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检查帮助确诊。
心电图(ECG):从体表(四肢,胸前)记录心脏的活动变化,是心律失常最方便、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也是最常使用的确诊检查。
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使用便携的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 24 小时的心电图,便于了解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规律,症状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心律失常与日常活动的关系,一般用于评估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食管心电图:利用食管与左心房解剖上的临近关系,将电极插入食管至心房水平,能帮助分析确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并且能够进行心房快速起搏或程序电刺激(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刺激方案)。此检查可帮助复杂性心律失常诊断,同时还能检测心脏功能。
电生理检查:也称为EPS测试,医生通过血管将一根电线连接到你的心脏。电线会用电刺激你的心脏,如果你有潜在的心律失常现象,就会被会触发。EPS测试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拟定最佳治疗方案。
运动试验:此检查,一般用于诊断运动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因此一般是患者在运动时出现心悸的情况下使用。
倾斜试验:如果患者出现了昏厥现象,医生可能会推荐此测试。让患者平躺在桌子上,监测他的心率和血压;然后倾斜桌子,模拟患者站起来的情况,医生观察心脏和控制心脏的神经系统如何应对角度的变化。
研究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 1 7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约 1/4 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据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事件达 54.4 万例,其中 80% 以上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
心脏是怎么跳动的?
我们的心脏中有一套独特的传导系统,心脏跳动受它的指挥。
这套系统中,信号由最高指挥中心「信号发生器」窦房结——结间束(线缆),发给「信号中继站」房室结和「线缆」房室束,「线缆」分叉分为左右束支以及Purkinje纤维。最后信号到达心肌细胞,使心脏能够规律的收缩舒张。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按着一定的规律发放信号冲动,这个信号首先会传导到周围的心房组织,并通过结间束以及心房肌传导到房室结,信号会在房室结产生短暂的延迟再向下传导到房室束,继而是左右束支、Purkinjie纤维,信号在左右束支及Purkinjie纤维传递得极为迅速,这使得左右心室同时激动,完成一个心动周期。
治疗方式
部分心律失常是无害的,并不需要治疗,具体是否需要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
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众多,所以它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选择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以及严重程度,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2种方式:
1、药物治疗:
常用的几类药物有: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钾通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
虽然这些药物的目的是治疗心律失常,但如果没有针对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对症下药,这些药物可能反而会加重心律失常的病情,因此必须在在医生的指导监督下使用,不能自己用药。
2、非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通过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使你的身体放松,从而控制心率。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通过起搏器、心脏电复律、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起搏器:针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植入人工起搏器,使心跳维持正常的状态,从而达到正常的生活。
心脏电复律: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利用高能电流冲击心脏,终止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属于微创手术,使用较纤细的导管进入心脏,寻找心律失常位置,进行消融、破坏后以根治心律失常。医生使用导管消融来治疗大多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一些心房心动过速。
外科手术:当心律失常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心脏外科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心脏搭桥术、瓣膜置换术等。
1、为什么会出现未检出的结果?
我们的检测是使用极少量 DNA 来检测 70~80 万位点,受检测技术限制会有约 1% 的位点(预计 7~8 千个)无法检出。并且这些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会落在用于解释项目结果的位点中,从而影响你此项目的检测结果。
2、我们对未检出的结果怎么处理?
由于随机错误无法控制,若受影响的项目超过 7 项,实验室会对你的样本进行重测;若小于 7 项,报告仍会放出,项目结果以「有位点未检出,结果无法确定」呈现。
3、为什么有些遗传风险项目有位点未检出但仍能给出结果?
疾病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但每个基因对疾病影响的权重不同,如果我们检测到了主效位点,那么即便存在未检出的微效位点,也能定义结果;但如果未检出的是主效位点,就无法定义你的结果。
4、为什么有些遗传变异携带项目有位点未检出但仍能给出结果?
遗传变异携带项目中的每个检测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是不同的。如果出现部分位点未检出时,23魔方仍能够根据你已检出的位点,统计它们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并结合中国人群中变异携带的频率,计算得出你的检测结果。
*如果某项目所有位点都未检出,就无法确定你的检测结果。
遗传风险倍数是从基因遗传⻆度解释疾病⻛险。若遗传⻛险倍数为 1,那么基因遗传⻛险趋近于中国⼈群的平均值;若遗传⻛险倍数大于 1,则更应关注,因为你携带的基因决定遗传⻛险⾼于平均⼈群。
遗传⻛险⾼不代表一定会患该疾病,因为疾病的发⽣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单从任何一个⻆度理解患病可能性都会造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