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动症
晕动症,就是人们俗称的晕车、晕船、晕机等,是一种人体对外源性刺激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源于眼睛看到的运动与内耳感受到的运动之间的差异,通常在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船等交通工具时出现。
检测结果
您的风险低于 80% 的人
关于晕动症
疾病症状
晕动症一般在乘车、船、飞机等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产生。
一般症状为恶心、呕吐、冷汗、头痛、头晕、疲劳、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和唾液增加。
罕见的严重症状包括心慌、呼吸急促、反应迟钝和持续呕吐等,还可能伴随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
疾病诊断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对于有晕动病病史的患者,如有对应的症状则更容易诊断。
然而,对于某些患者,如老年人、没有晕动病病史的患者、或者有脑出血/脑梗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如出现急性眩晕和呕吐,医生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脑梗死等疾病。因此,医生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病因得到确认。
治疗方式
急性期治疗: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头晕、出冷汗等现象,应尽快脱离导致疾病发生的运动环境,如:下车,找个通风良好的地方平卧休息,若症状持续未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
应对晕动症,除了发作后的紧急处理,平日更多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包括行为措施和药物预防两方面:
行为措施:
1)选择刺激最小的位置(如:乘车时坐在前排,乘火车时尽量靠窗且座位朝向与火车前进方向一致,乘飞机时坐在机翼前沿靠窗位置,乘船时在船前或中间靠近水位的地方);
2)尽量靠在座椅靠背上,使头部保持不动,如果有条件,仰卧或半仰卧使头部有支撑,是最好的体位;
3)行进过程中不要阅读书刊或手机,可以闭上眼睛休息或者专注于看地平线或远处的静止物体;
4)如果有条件,进行通风也能改善症状。
除了以上行为方式可以减轻晕动症症状外,还可以采用适应性训练和平衡性训练来进行预防。
1)适应性训练:通过让晕动病的患者反复多次乘坐导致疾病发生的交通工具,使患者的机体逐渐适应这种运动环境,从而达到不发病或减轻发病的症状。
2)平衡性训练:主要用于训练军事人员及航天员,包括体操训练、运动器材训练等,需要在专业人事的指导下进行。
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多巴胺受体拮抗药物,具体的药物使用应咨询医生。
研究现状
晕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产生原因是由于人体大脑依赖于前庭、视觉和本身感受系统来感受和控制平衡,而当这些系统传来的运动指令产生冲突时,就会导致晕动症的发生。尽管其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了,但已经确定的是只有当第8对颅神经和小脑前庭传导途径完好无损时,才会患上晕动症。因此,前庭耳蜗系统有功能缺陷的人不会出现晕动症。
大约60%的人对晕动症易感,而其他大多数人则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会受到影响,这与23魔方晕车相关问卷调查中的发现一致。
据估计,人在进入失重的环境时,太空晕动症的发病率在40%-80%。在这个环境中,晕动症的易感性与“是否有充足的睡眠”和“每个人分配到的空间大小”两个因素有关。
研究还表明,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到晕动症影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晕动症的风险会有所降低。而这些观点都与23魔方晕车相关问卷调查中的发现一致: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80%的人表示,与儿时相比现在的晕车情况有所改善。且在有晕车现象的人群中超60%都是女性。
此外,23魔方晕车相关问卷调查还发现:研究对象有接近60%的人都有晕车现象。那些对气味敏感,容易被旁人察觉不到的气味所困扰的人,更容易出现晕车现象。并且晕车越严重的人越不认为增加坐车频率会对晕车情况的有所改善。
还有其它研究指出,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晕动症;同时一些情境和行为因素也会影响晕动症的敏感性,例如:乘客是否了解前方的道路,以及是否有其他饮食行为。
1、为什么会出现未检出的结果?
我们的检测是使用极少量 DNA 来检测 70~80 万位点,受检测技术限制会有约 1% 的位点(预计 7~8 千个)无法检出。并且这些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会落在用于解释项目结果的位点中,从而影响你此项目的检测结果。
2、我们对未检出的结果怎么处理?
由于随机错误无法控制,若受影响的项目超过 7 项,实验室会对你的样本进行重测;若小于 7 项,报告仍会放出,项目结果以「有位点未检出,结果无法确定」呈现。
3、为什么有些遗传风险项目有位点未检出但仍能给出结果?
疾病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但每个基因对疾病影响的权重不同,如果我们检测到了主效位点,那么即便存在未检出的微效位点,也能定义结果;但如果未检出的是主效位点,就无法定义你的结果。
4、为什么有些遗传变异携带项目有位点未检出但仍能给出结果?
遗传变异携带项目中的每个检测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是不同的。如果出现部分位点未检出时,23魔方仍能够根据你已检出的位点,统计它们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并结合中国人群中变异携带的频率,计算得出你的检测结果。
*如果某项目所有位点都未检出,就无法确定你的检测结果。
遗传风险倍数是从基因遗传⻆度解释疾病⻛险。若遗传⻛险倍数为 1,那么基因遗传⻛险趋近于中国⼈群的平均值;若遗传⻛险倍数大于 1,则更应关注,因为你携带的基因决定遗传⻛险⾼于平均⼈群。
遗传⻛险⾼不代表一定会患该疾病,因为疾病的发⽣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单从任何一个⻆度理解患病可能性都会造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