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如下「所有」症状,可能患有痛风,建议尽早进行体检,或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由体内尿酸过多引起,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未检测到变异位点
如果你有如下「所有」症状,可能患有痛风,建议尽早进行体检,或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酸偏高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原因,可到医院或体检机构测量生化指标「尿酸」的水平。

尿酸指标
尿酸正常值参考范围:208~428 μmol/ L 。

少吃高嘌呤食物
长期食用海鲜、动物内脏、肉类浓汤等高嘌呤食物,会大大增加患痛风的风险。这是由于嘌呤在人体内转化为尿酸,使尿酸过多,引起风险增加。
日常食物的嘌呤含量如下:

* 来源:梅奥医学中心等机构相关研究

控制饮酒
不同酒类的风险大小为:啤酒/黄酒 > 白酒 > 白葡萄酒 > 红葡萄酒。有研究表明,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啤酒或白酒,患痛风的风险增加 1.3~2.5 倍。所以,如果一定要喝,尽量选择红葡萄酒。
* 来源: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

少喝果糖/蔗糖类饮料
蔗糖和果糖是引起痛风的「隐形杀手」。蔗糖进入人体,会分解出果糖,果糖在体内消化,容易产生尿酸,从而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 来源:《英国医学杂志》报道

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者更易痛风。有研究表明,BMI 过高,会引起患病风险升高,建议将 BMI 控制在 24 以下。
* 来源:美国哈佛医学院相关研究

注意特定药物使用
有研究表明,使用噻嗪类利尿剂(高血压患者常用)和阿司匹林,患痛风的风险增加 1.77 倍。但任何药物的使用和更换,请务必首先咨询医生。
* 来源:美国哈佛医学院相关研究
风湿科或内分泌科。
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水平通常偏高,长期以往可能引起尿酸性肾结石、高血压、高血酯、糖尿病等更为严重的疾病。
中国平均患病率: 1.1%;
高发年龄段:
- 男:30~50 岁;
- 女:大于 50 岁或绝经后;
止痛、消炎,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秋水仙碱等;
降低尿酸水平,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
控制潜在风险因素,如少吃高嘌呤食物、控制饮酒等。具体可见前文「如何预防」部分。
*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别嘌醇可以抑制人体内尿酸的合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治痛风药。
* 重要提示:特定基因型的人,使用该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过敏反应,出现发热、皮疹、皮肤剥脱和坏死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了解你的基因型对该药物的反应,请参考「别嘌醇」项目。
关联项目:别嘌醇
痛风的发生,受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而不是由基因单独决定。
基因方面:本基因检测只检测了 1 个与痛风关联度极高的位点,并未覆盖所有相关的基因和位点。
环境方面:你的饮食结构、饮酒习惯以及年龄等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发生可能性。
因此,本基因检测结果只能提示你当前或今后的患病倾向。
我们的检测是使用极少量 DNA 来检测 70~80 万位点,受检测技术限制会有约 1% 的位点(预计 7~8 千个)无法检出。并且这些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会落在用于解释项目结果的位点中,从而影响你此项目的检测结果。
由于随机错误无法控制,若受影响的项目超过 7 项,实验室会对你的样本进行重测;若小于 7 项,报告仍会放出,项目结果以「有位点未检出,结果无法确定」呈现。
疾病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但每个基因对疾病影响的权重不同,如果我们检测到了主效位点,那么即便存在未检出的微效位点,也能定义结果;但如果未检出的是主效位点,就无法定义你的结果。
遗传变异携带项目中的每个检测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是不同的。如果出现部分位点未检出时,23魔方仍能够根据你已检出的位点,统计它们在中国人群中的覆盖率并结合中国人群中变异携带的频率,计算得出你的检测结果。
*如果某项目所有位点都未检出,就无法确定你的检测结果。
遗传风险倍数是从基因遗传⻆度解释疾病⻛险。若遗传⻛险倍数为 1,那么基因遗传⻛险趋近于中国⼈群的平均值;若遗传⻛险倍数大于 1,则更应关注,因为你携带的基因决定遗传⻛险⾼于平均⼈群。
遗传⻛险⾼不代表一定会患该疾病,因为疾病的发⽣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单从任何一个⻆度理解患病可能性都会造成偏差。
食物中的嘌呤被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尿酸。尿酸通过肾脏或小肠,排出体外,维持人体尿酸的平衡。而尿酸在肾脏和小肠的转运,由 ABCG2 蛋白调控。

ABCG2 基因变异,会导致 ABCG2 蛋白结构异常,使尿酸无法通过肾脏或小肠排出。多余的尿酸留在体内,形成针状结晶,可沉积于关节处,导致关节发炎,最终引起痛风。
该项目共检测1个基因位点,未检测到变异位点。
ABCG2
rs2231142
来自父母
其中一方
来自父母
中另一方
rs2231142 位点由 G 到 T 的变异,导致 ABCG2 蛋白结构异常,使尿酸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多余的尿酸留在体内,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ABCG2
rs2231142
来自父母
其中一方
来自父母
中另一方
rs2231142 位点由 G 到 T 的变异,导致 ABCG2 蛋白结构异常,使尿酸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多余的尿酸留在体内,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 23mofang 结果中的基因型是基于人类基因参考序列(build 37 数据库)的“正”链基因型。其它来源的资料有可能会使用“反”链基因型。
遗传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 747 名平均年龄在 50 岁的患者和 2071 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的基因数据和表型数据,并修正年龄、BMI 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后得到。
*如果您对检测结果有任何担忧或疑问,建议咨询医生。
LR(likehood ratio):又叫“似然比”,是临床用来评价特定风险因素导致疾病的诊断价值指标,当检测出该结果时是否会改变患病的可能。
LR>1 表示该基因型的人有发展成疾病的可能,值越大可能性越高;
LR<1 表示该基因型的人不太可能发展成疾病,值越小患病可能性越低。
| 变异说明 | 基因型 | LR | 置信区间(95%) | 
|---|---|---|---|
| 未检测到变异位点 | GG | 0.49 | 0.43 - 0.56 | 
| 1 个拷⻉变异 | GT | 1.31 | 1.20 - 1.43 | 
| 2 个拷⻉变异 | TT | 2.75 | 2.26 - 3.35 | 
OR(odd ratio):又叫“优势比”,反应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数值越大代表相关程度越高。
OR>1表示该基因型与患病呈正相关,可能是风险因素,有该基因型的人患病可能性高;
OR<1 表示该基因型与患病的呈负相关,可能不是风险因素,有该基因型的人患病可能性低;
OR=1 表示该基因型与患病的关联不大,有该基因型的人患病可能性与普通人一样。
| 变异说明 | 基因型 | OR | 置信区间(95%) | 
|---|---|---|---|
| 未检测到变异位点 | GG | 1 | -- | 
| 1 个拷⻉变异 | GT | 2.37 | 1.81 - 3.09 | 
| 2 个拷⻉变异 | TT | 4.34 | 2.97 - 6.36 | 
1.优化项目内容
2.优化项目位点
 
  
  
 